0 阅读本文并实践后可以取到的效果
如图0所示, 通过阅读本文以及进行个人实践, 可以快速地将日常学习总结沉淀至电子类笔记软件.
1 使用电子笔记的好处
1.1 携带方便
在日常的生活中, 手机已经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 而是成为了一个连接他人乃至社会的一种方式, 因此一般情况下手机都会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我们没办法随身携带自己日常的笔记本, 而且随着自己整理笔记数量的增加, 积累下来的笔记本可能一个书包都转不下.
如果将日常的思考以及所做的笔记记录在电子笔记本软件上(本文以印象笔记为例), 在这个手机不离身的时代, 相当于随时携带着自己的所有笔记.
1.2 查询方便
自己不只一次遇到过如下场景: 上课记录的某条笔记好像就是记录在某个笔记本上, 但是只是记得大致内容, 可是记不清楚记在哪个位置了? 也记不清楚哪个笔记本了, 真是头大哈.
如果将笔记记录在印象笔记上, 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的方式查找自己所做的笔记, 而且还可以指定具体哪一个笔记本, 打上了什么标签, 创建时间等多维度的方式进行搜索笔记.
2 快速上手记录电子笔记
对于需要经常重复做的事情, 自己一般会尽量地将每次要做的步骤记录下来, 尽量降低每次重复的时间, 使得自己每次做该事情时候都效率比较高.
以记笔记为例, 如果某一类型的笔记自己要经常做, 那么自己会将在最开始记录该类型笔记时, 整理对应的笔记框架.后续如果做笔记的话, 直接复制对应的模板, 然后开始做笔记.其中在自己做笔记的过程中, 也会逐渐优化自己的笔记框架.
2.1 使用笔记框架
如图1所示, 自己整理中文的读书笔记时候, 会将其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 笔记总结: 需要经常复习的内容, 一般以问答的形式记录
- 自我感悟: 自己的一些思考
- 原文内容
2.2 记录笔记
2.2.1 问题形式记录
对于需要多次回顾的内容, 自己目前记录笔记的方式是: 以"问答"的形式记录下来.
2.2.2 笔记颜色/字体的设置
根据复习笔记时候是否可以使用电脑, 将复习内容的颜色/字体设置为如下两种方式:
- 白色加粗, 可以通过电脑复习, 可以方便地选中要复习的笔记
- 黑色加粗, 通过手机或者Pad进行复习, 不太方便选中要复习的笔记
2.2.2.1 白色加粗
对于"白色加粗"的笔记, 如图2和图3所示, 自己会将笔记的问题保留, 答案以白色加粗的形式呈现, 其中白色是为了将其内容隐去, 后续直接阅读笔记, 根据答案, 思考对应的问题, 如果想不起来的话, 通过鼠标选中相应的答案, 便可以了解内容
2.2.1.2
对于"黑色加粗"的笔记, 一般适合电脑不在身边, 选中笔记内容不方便, 此时可以每次将笔记的问题整理为思维导图的形式, 进行笔记复习的时候首先过下思维导图, 然后再看笔记.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笔记的方式, 可以参考容易上手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复习法
3 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以下两点内容:
- 记录电子笔记的好处: 方便地携带笔记, 以及可以快速地查询笔记
- 个人目前记录笔记的思路: 记录某一类型笔记时, 整理出相应的模板, 后续记录笔记, 直接拷贝模板, 在笔记框架的基础上填写内容
4 碎碎念
自己也是2017年初才开始从纸质笔记迁移到印象笔记上的, 目前对于印象笔记的定位, 不止作为存储笔记的仓库, 还将其作为收集的有趣资料的中转站, 名片夹, 日记本等身份. 简单来说, 将其设置为自己的第二大脑, 自己主要进行一些思考, 存储性以及搜索性的内容全部交给印象笔记来做.
对于工具与自己做事原则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软件/工具的目的在于实现自己做事的方法, 因此:
- 要注重做事方法的提高, 如果有了较为高效的做事方法, 可以通过多种软件进行实现
- 可以阅读书籍, 向优秀的人请教, 甚至向优秀的软件学习做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