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百度百科有很多描述,统筹起来是人的品格,可品格从何而来?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我这种无文化假二逼文艺青年顺着这个主题,:人品二字,顺便学习学习从古至今文人达贵眼中的人品定义。
造字文化总是蕴含深刻寓意,人,一撇一捺之为人,很小的时候学习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故而一个人的机缘之于我就是有幸获取生命为左一撇,善良善意对待生活,充满感恩之为一捺。
品字有三口,这口又开始隐含着字体由来的故事了。
一口可说源自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这里解读一下:舂陵有人名为周茂叔,大家都非常喜欢和他交往,因为他人品甚高,胸怀坦荡,沟通交流时候如沐清风,异常轻松。这一口来自本身的待人接物,让人舒服安逸乐于交往,别人口中的评价。
一口可从大处着眼自林语堂 《武则天正传》:其次为霍王元轨,乃高宗伯父,人品高洁,见重于时。
这里的见重于时可以说是当时政治环境备受重视,这源自人品的高洁,从大层面来讲,备受推崇;此为社会之口,对这个人的认可,品格的高评价。
最后一口可从茅盾《昙》五:“我也不是老朽昏庸的顽固派,只听媒人的话就说行;我让你自己也去看看人品,还不好么?”
不难看出,此人品并非内在提现,而是外部展示。作为年轻女性,偶尔闺蜜小聚,有次实在休息差强人意,脸上痘痘好像雨后春笋颗颗历历在目,和姐姐在书店聊天之际,忽然之间她盯着我注视半天,叹口气说道:“还好你有化妆出门,不然总感觉不被尊重。”此为最后一口,也是最“肤浅”却表面的评价。
一个人连自己都无法打理干净,再是高风亮节或许也不能带来预约的交谈和认可吧。
人品,从人性表现出发,自然散发人格魅力,而后途径他人相处,评判行程外界定义;之后社会,周边环境认可。此二字,贯穿生活,贯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