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心中那诸多顽冥沙砾、早已被时光打磨成珍宝、收诸匣中、时时检视摩挲。而跟年幼孩子相处的每一天、自己的童年时光更会在脑海流转映现、盘桓不去。
有一年父母因为工作调动、暂时分居两地。在黑白印象里留下的、是母亲作为要倒三班的医生黑白颠倒、哥哥住校、而我离开了父亲、被寄养到当地的亲戚家里。那段时光里的彩色、是每个周末母亲来学校接我回自己的家。我记得清楚自己横跨操场、跑向母亲时心里的快乐。我记得清楚归家的路上一起分辨晚霞的颜色;我记得清楚那间所有家具塞在一间屋子里的矮顶平房;我还记得清楚、下雨时候房东家放在窗户下大缸里叮咚的水声;我还记得我在哥哥手指方向里、看到了雨后彩虹;还有门前绿色的河边一棵被台风刮歪了、斜伸进水里的大柳树……
如今我的孩子也长大了、上学了。为了一家团聚、我们放弃了在大都市的教育,跟着先生远道来至这个从未涉足的山间小城。生活变得相对安逸缓慢,当然也有重新适应。但是小家庭的团聚、抹去了不少对新环境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我还要多久能回北京的家?我还有多久能适应这里的诸事诸人?
而最后、是今天写这些字的原因。
稚儿有友、小孩子的爱恨毫不掩饰,喜欢就恨不得坐卧起居都在一起。小朋友去爷爷家、她就一定也要去。爷爷来学校接小朋友、她就一定也要坐爷爷的车。 其间大人们微妙的客气和避让有如推手,哪里是垂髫幼儿能够明白。我苦口婆心解释了多次有关“妈妈不要一直坐小朋友爷爷的车、妈妈不想去小朋友爷爷的家”的原因之后。终于在今天她再次提出时、彻底理智败给情感、我爆发了。我说:“我就是不要去别人的爷爷奶奶家,我要回我自己的家!”话说至此、忍不住泪如雨下。
原来心里深处的“家”这个字的定义:可以居无定所、可以穷巷陋室。除了自己的家人意味着“家”、哪一种别人的家、我都不想过多的进入、被当成所谓的“家人”。
而今天眼前的这个孩儿无辜、自然不懂母亲心怀。她有幸不曾体会、与父母分离后的时光流逝、说不清一个月和一年的差别。她有幸不曾知道、离开父母庇护的孩子、凡事需要在自己内心的欲望与监护人的脸色之间试探分寸的感觉。
所以、我并不是一个众人口中的好好母亲、我更多有失态的时候一如未成年时。更是籍有了孩子的成长、才有机会学会勇敢直面和咬牙自省、才有机会补偿了童年里细小而深刻的那些伤痛。并且、由自己而体会到我的父母那些多年隐藏不语的艰辛、包容和无奈。
人生的成长、无外乎体会了、理解了、接受了,亦是要学会放下、和离开。然后重新开始。
致我的童年、我一生的基石。不论登高跌低、孩子一样哭完了、再像孩子一样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