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只为明天而活
王子瑜
有这么一群华人因历史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侨居缅甸。他们在异国度过了大半生,但却仍听不懂缅语。按常理,即便是再笨的人,生活中频繁接触一种语言,自然也就能讲一些日常用语了。然而这些人却在三四十年后仍旧一点缅语都学不会!这类老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引发我的好奇,于是我对此作了一下小小的调查。经过多方了解和观察之后,我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他们的心态在作祟!
刚来时,他们一心以为家乡的风波过不了多久就会平息,到时候自然是要回老家去的。所以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在异国他乡常住,当然也就觉得没有必要耗精费神去学习这门在全球使用率并不高的语言和文字了。
由于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因素,他们最终到老都没能重返故土。就这样一年盼一年的,一晃就过了四五十年。其间,他们自始至终融入不到缅甸当地的主流社会,原因并非他们没有能力移居中心城市,而是他们认为住在边疆比较靠近祖国,回去时比较便捷;他们没有像样一点的房屋,并非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建造华屋,而是他们总以为过几年就会离开;他们也没有为子孙购置几份地产或农田,原因也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而是他们总以为再过一久就会离开缅甸这个国家,以便到时可以轻装上路。
儿子长大后,在不知不觉中已能轻松自如地使用缅语;孙子长大后,也同样说得一口流利的缅语。只有他老者,仍只能用手语和缅族交流。
人的心灵就像一个接收器,一旦关闭便会对周围的一切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再漫长的岁月,再优越的条件,也同样只是徒然虚度、毫无作为。由于他们一心只为明天而活,让他们忽略和放弃掉当下许多该做及能做的事。有人说:“希望,是让人在苦难中继续活下去的动力。”但我认为,希望这东西还会让人变得苟延残喘,得过且过,忍气吞声,不思进取的虚度光阴,木然地将真正属于自己的当下给完全忽视,只满心期待着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