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1:说是京东老总刘强东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做物流做好物流来提升竞争力。当时就有个高管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说物流只会扩大成本,并不能直接提升电商的流量。刘霸气的回道,我请你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证明我错了。并与第二天请他离开了京东。事实上证明了刘总的战略方向是对的。
事情2:微软有个副总裁叫Eric Rudder,曾经这样跟比尔盖茨说:“比尔,你绝对的,彻底的错了,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比尔是这样回答的:“我猜你是对的。”
从两种处理方式来说,不讨论对错,单从气度上来说,比尔就遥遥领先了。从企业的角度来思考呢,在处于设想阶段的时候,需要大家来探讨,集思广益,可能就会有类似比尔那段对话,不过可能会更委婉一些,反正我是会这样说,领导,也许这样做会造成……,也许另外一个方面也需要考虑……。一旦方案确定下来到了执行阶段了,那基本上就是刘霸气总裁的那段对话了。
另外一个方面,国内的教育呢,很多时候是这样的,老师在讲台上呱唧呱唧的讲,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一旦有不同于老师的声音呢,老师就会说,你这个学生怎么总是扰乱课题纪律呢?或者这个问题不考的,还是将心思放在老师讲的重点上面。这也就从教育上面开始,根植于我们内心的潜意识,领导的权威不能挑战,挑战了,不好意思,此路不通。
就拿我上的专科学校来说,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在说哪里是重点,哪里是考点,要么就是说翻到书本第多少页,我们看看习题等等,太多类似的场景出现了,最后我得到了什么,我要跟我的老师说句抱歉,我忘记了。
我接触的国外的教育,都是从电影影片上看到的,后来接触到公开课。欧美那边的课堂,老师更多的是引导,抛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实验或讨论出自己的看法。
从两种教育方式上来说,我倾向于初中以下用第一种方式进行,而初中开始就要逐步开始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怀疑,去批判。因为刚刚开始的时候年纪小,对世界的认知不够,信息不足以让他们去判断,就要让他们在主流的思维框架下,进行约束性的学习。而从初中开始,每一个人都从内心开始有挣脱的欲望,最明显的就是逆反心理,这个时候就不应该是明的约束他们,而是利用看不见的手,去引导他们自发思考,例如,当一件事情对大多数人有利,但是要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这个做法是可以的吗?这样的思考,远比我们拿着课本说,更让人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