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期中检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交叉监考、阅卷,语文试卷不好批阅,高年级试卷题量大,人数也多,隔天就要质量分析,既要上课又要阅语文试卷,难免让人心急。
刚开工一会,一年级的同事打来电话,说给我发的QQ消息我没看,一年级试卷上有道数自然段的题,答案需要定论,我赶紧打开QQ,原来是在短文第三自然段下边插了一首诗,短文后第一道题就是这篇短文共有多少自然段。数自然段是一二年级常碰到的题,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可是这样的短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也太困难了吧,是不经意,还是故意设置障碍已经不重要,这段落该怎么数,得马上弄清楚、下结论,以免影响别人阅卷。
仔细看短文,五个自然段,在第三自然段下插入一首诗,第三自然段末尾是句号,从形式上说,第三自然段是完整的,是独立的一段,这首诗也是完整的一小节,也可以算一段,那么这篇短文就是六个自然段。问长期带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他们认为这首诗是对第三自然段内容的补充,应该附属于上一段,在高年级中常出现这种段落结构,他们给学生讲的很清楚,要从内容上判断。我再仔细阅读这篇短文,从内容上看,确实是可以把诗并到第三自然段,短文一共五个自然段。我还没定好怎么给一年级的老师说,旁边一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开口了:这篇短文应该是九个自然段。原来她也在阅一年级试卷,她就按这个答案阅的,她的理由是,一年级教数段落只看开头,空两格就为一段,是的,我以前也这么教的,我估计大家都是这么教的,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因为一二年级遇到的短文都是很“规矩”的,可是这里肯定不行,诗的前三行每一行诗末尾是分号,准确地说,它还不是完整的一句话,怎么能成为一段呢?语法上是行不通的!我告诉她不能这么断定,数段落看开头很关键,可是还得看后边的意思是否表达完。我在QQ群公布了结果:五个自然段,诗歌从内容上看附属于第三自然段,但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跳过诗,只数文章段落。然后我又去给一年级老师详细讲了一下这样定论的原因,交待妥当,我又忙着去批阅试卷。
忙起来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我又碰到一年级的那位语文老师,她说数段落怎么能那样数,会不会误导孩子,我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她才说:“你没看QQ群?”然后把手机递给我,语文群内一长串信息、图片,是二年级那位语文老师发的,难怪刚才碰到,她开口就说那道题应该是九个自然段,我还纳闷她怎么还在纠结,原来她做了许多,我却没看手机。
她是副校长,近两年参与的学习和培训很多,成长很快,资源也丰富。就这道题,她问了一位名师,还在网上查了资料,全部截屏发群里了,这种研究精神,真的很值得大家学习。所有资料都显示一年级数自然段只看开头,只要空两格就是一段的开始,课标中也有讲到,看来是我们不专业,不与时俱进。
不过,字词句段篇,一段应该是由句群组成,至少是完整的一句话,意思才相对完整,一个完整的句子都不是,又怎么能算一段呢?如果死板地按开头空两格的方式数自然段,到了中高年级我们又该如何给学生讲,并且我们又该如何教学生数句子呢,难道一个句子可以分为几段,作何解释?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理解困难,就不论是非,只图简单地教给他们,这样,还不如暂不教,等到合适的年龄再教。
我告诉一年级老师,我们就按我们的理解来给孩子教,以免以后让他们混淆不清。我们以前在做题时碰到过一种情况,因为插图或排版原因,一段中有几行缺几个字,对得整整齐齐,如果只看开头空格,学生必然把段落数错,而事实也如此,这就是不教什么是段,只从某一个点片面判断的结果。
孩子的认知是一点一点地积累的,学习也是层层深入,但是有些东西,我们必须要让学生一次认清,不能只看爪子就判断是狗还是狼,毕竟冰山一角是不能代替整座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