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是从来不缺“严师”的。
古语有“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
很多老师标榜自己是“严师”,便觉得是自己是尽职尽责的老师,是对学生最有爱最负责任的老师,是最热爱教学工作岗位的老师。
但在我日常观察中,多数所谓的“严师”,常常沦落为刻薄、无耐心,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常常简单粗暴、各种烦。他们只在面对优秀生源的教学时,才表现出了优秀老师的一面。只有少数老师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严师”。
首先,我日常观察中,一般做严师常常是代价最少、技术含量最低、甚至情商最低、最不需要付出耐心与热情的选择。从专业上他们可能无可挑剔,特别是对听话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专业水准、思路的严谨、教导的耐心,热情付出的程度,常常让人感动。但是一旦遇到学习能力弱、接受理解能力慢、上课兴趣不高、学习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这些“严师”常常满脸嫌恶,没有耐心与热情。
其次,严师常常过于追求教学的“有效”,然而教学恰恰是一个常常不那么立杆见影的工作,过度的功利教学尤其是对分数的追求一直是教师教学的主流,严师几乎第一标志是在自己严格的管理下出成绩。然而,对于基础较薄弱(一个学校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常常也就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常常付出很多,没有效率,反复付出,渐有收获,所以很多严师最爱说的话就是:我教不了基础差的学生!潜意识是他们需要快速的收获,快速地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很多学生是需要老师一点一滴慢慢影响出来的,但严师常常没这个工夫,他们太追求成绩了。
最后,不要标榜严师,要倡导做有耐心的有风趣的老师,陪着学生慢慢地成长,少些功利化的追求,多些心理规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