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里的墙指的是你思维里面长期固化积累起来的观念壁垒或者思维惯性,一个信息进入头脑后,会被这种思维墙自然地反射,直接影响了你对信息的认同或者采纳,进而影响你的判断、决策和行为方式,思维墙长期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特质。
找一找自己脑中有哪些墙?
1、过度依靠工具,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大脑来分析和判断——一遇到数字计算就想要用计算软件,不打开计算软件就根本不会计算,哪怕是一个两位数的加减法;遇到复杂问题也是首先反应用什么先进工具来思考,工具不到位,就拖延思考时间。
2、对于一个事情,擅长“发”和“散”,弱于“收”和“结”,所以经常搞得复杂化和无穷尽也。
3、习惯于对事情做细节延展,忍不住想到各种细枝末节,而对于“存在的合理性”这样的高层次的问题却弱于思考。
4、对于一个任务的探讨,总是在想如何执行,而不是它的意义;一个信息过来,本能反应是用什么流程和方式来处理,而不是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价值在哪里。
5、习惯于首先怀疑目标的合理性,而不是坚定地认准目标去准备条件达成。
6、总是用自己现状的能力、技能、资源、知识来判断事情的难度,对不会的东西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很少会思考如何创造条件来完成这件有难度的事情。
7、总是先做能做的简单的事情而不是先做难做的重要的事情,导致自己的精力被一堆小事情耗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做难做的事情,主次不分。而且导致拖延的结果。
8、总是思考自己能不能做好被安排做的事情,不会去思考为什么会让我来完成这件事情,起因和动机是什么,我能做或者不能做,我的责任边界和能力边界在什么地方(想不清楚自己的责任边界和能力边界会非常痛苦和辛苦,而且一定会有顾及不到的细节,让人心灰意冷)。
9、对于事情了解的深度似是而非,,对于什么是关键信息把握不准,总是用主观方式脑补很多前因后果,弱于直接发问获得直接信息。
10、不相信别人口头表达的观点,总想着可以改变别人的观念和判断,总是脑补别人的语境和改变的可能性。最后发现大多数时候做了无用功(尤其是跟女性沟通的时候)。
11、老是追求别人的价值认同,受点委屈就为自己鸣不平,总是追求公平和价值平等,内心老纠结,时常就会产生自怨自艾的情绪。
12、本能性地否定和反驳别人提出的新想法,过快地评价别人想法中的不足,而不是反过来思考哪些可以为自己所用。
13、看的书多了,看的信息多了以后,很多东西听说过看到过,会产生两种有害的心态:1、不愿意承认自己实际上不懂,限制了自己掌握一些真正的东西。不愿意、不敢问一些自己认为是基础性的问题,害怕被人嘲笑“你怎么连这个也不懂”,但实际上后来我发现,一些看似非常基本的问题,往往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需要解答者的功力特别深才能让一般人听明白。你问了,至少可以直接掌握到一种观点;不问,就只有自己的臆想和推测,很难有进步。而且为了维持自己的“有才”形象,很容易流于表面地发表言论,不明就里地讨论表面现象,泛泛而谈的多,真知灼见的少。2、不能、不愿意俯下身段从0做起,不愿意承认自己实际上不能不会。你知道得越多,其实背负的责任压力就会越大,但是知道和做到差距很大,你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担当责任的能力,但是自己又不敢承认自己的无能,所以直接的反应就是批评、否定和拒绝执行,以维护自己的形象。这也会阻碍自己真正掌握做事方法和能力的提升。我发现很多读书人都有这两堵墙,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暂时先找到这么多。
发现这么多的思维墙,自己也很有些感慨,但是也很高兴,因为我认为“凡是意识得到的东西,都不会成为你的致命伤”。
下一步,就是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拆掉这些思维里的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