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友小聚,谈到她们上初二的孩子。她们有点儿小苦恼,不知道孩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说教给你们一个小办法,回去和孩子们聊聊天就可以得到一些信息。
问孩子:你的偶像是谁,说出三个。如果没有偶像,那你欣赏的人或者敬佩的人是谁?不限制是真人还是小说人物或者影视剧角色。
一个好友马上说,我知道我女儿最崇拜贾斯汀比伯。说完她做了一个不屑的表情。
我笑着问她,你是不是觉得Justin的行为过于惊世骇俗,你不喜欢。
她说是啊,我们这些年过四十的人,谁能看得惯一个动不动就露着半个屁股出镜的人。
我说那你知道不知道,Justin是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他18岁就拥有了四张冠军专辑?
她说不知道,她只知道Justin是个流行歌手,行为乖张。
我问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女儿喜欢他什么,欣赏他什么?
她说没有,因为女儿喜欢这样的一个人,她完全不能够接受的,所以并没有详细的去聊。
我说,从你上初二的女儿喜欢贾斯汀比伯这件事情,大概可以猜到你的女儿是一个特别渴望自由,喜欢做点事情、或是渴望去做一些事情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渴望挑战权威的这样一个性格的孩子。
另外一个朋友,说我的女儿喜欢胡歌,他不就是看胡歌长得帅吗?现在的小女生都喜欢这种小鲜肉。
我说不尽然,你知道吗?胡歌曾经受过严重的车祸,使得他外貌上有所损伤。他伤愈后重新进入演艺圈,从开始遮掩着疤痕,到后来不避讳,让自己的疤痕展现在屏幕上,更希望凭借演技而不是外貌成功。他是一个心智特别顽强,为了自己的目标,愿意付出一切去努力的人,并且他是一个很宽容的人。因为报道中说,当时出车祸使他受伤的那位司机,也被他原谅。
好友说你这样一讲我想起来了,我的女儿的确曾经用很佩服的语气谈过胡歌受伤的这件事情的。
在生涯咨询中,我们有时会用到这个方法,请来访者聊聊她(他)最佩服或欣赏的人,或者偶像,这实际上是通过展现榜样的特征来阐述来访者的自我概念。
我建议朋友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回去跟孩子们聊聊。
具体提问方法如下:
一、能不能说一下,在你成长历程中,你最佩服、欣赏的三个人(或角色或人物等等)。
这个人物是不局限的,古往今来、真实人物或文学人物,或者影视剧人物甚至动漫角色都可以。
二、请仔细描述一下,这个人(人物或角色)身上最令你佩服的是什么?有哪些特质令你欣赏?
请他们依次每个仔细描述。
当描述这些人(人物)身上令他们佩服或欣赏的特质时,实际上他们在阐述自我概念,通常这是无意识地。
三、详细描述这些令他们欣赏或敬佩之处后,我们要接着问他们:请问,你的身上是否有与这些特质相似的地方?
通过这个问题,引起他们的思考,会对自己看得更清楚。
四、最后,我们要问,在所有这些特质中,有哪些是你目前还不具备,但期待自己拥有的能力或素质?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提问和倾听的过程中,提问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自己对听到人或人物的既定概念强加在诉说人身上。
譬如说,上面提到的小姑娘欣赏贾斯汀比伯,无论我们心里是如何看待这个偶像巨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注意倾听这个小姑娘究竟欣赏贾斯汀什么特质。
这是不是一个了解孩子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