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我开始参与从容小主不写就出局群日更三千字挑战活动,11篇文章的自我评论见日更3000字挑战活动-8月份文章复盘。
其他文章的自我评论如下。
8月1日 评论集锦18-22
这个月在书香澜梦群的周作文和大作文中,一周评论一次,共产生4次评论集锦。
最近评论聚焦在周作文小说类型的文章中,一方面能够帮助一些作者指出问题,对我也有所启发,帮我规避一些问题,拓展不一样的思路,这种评论互动形成良好的能量循环,都大家都有益处,要长长久久地坚持下去。
8月2日 念念不忘30景物描写登山观景
这篇文章叙述了我早起登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希望在散文中能够调动自己的五感,在这篇文章中加入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还有心里的感觉。
这篇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同样采用移步换景的办法,在行动过程中,遇到不同景色,会有不同心情。
在日常生活中,若是能用平和的心态去感受四周,自己的五感会特别敏锐,心情也会很快乐。希望自己以后多写点景物描写的文章,继续锻炼细节描写能力。
8月3日 7月份自我评论
这篇文章是7月份每天日更的一个自我简短的评论,一如现在这篇8月份的自我评论。
我的记忆不好,每个月回头看一看,对自己上个月的经历进行回忆,不但增强了记忆,能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改进,以至于对于自己各方面的感受也有所提升,继续保持。
8月4日 家庭食物链
孩子放暑假后,我就更加密集地生活在有老人、有孩子的环境中,更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家庭里的那条无形的食物链。
这篇文章也是有感而发,先是讲述了食物链的现象,举了两个例子,最后就说明自己心中的一些感受,现在看看这个想法还挺有意思。
家庭食物链不是自然界各类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那种有形的食物链,而是一种无形的用亲情维系的食物链。
食物链顶端的人应该是家庭中说的算的那些人,一般都是中年人;而老年人位于中间,孩子们位于底端。位于底端的老年人和孩子们有发言权,但是没有决定权,承担的责任也比较小。
但是为食物链顶端的这些人,责任重,有决定权,需要照顾下面这些人,表面看来,食物链顶端这些人很有权威,但是他们为了保证整个家庭安宁幸福、为了照顾好所有人,却总是在妥协。
8月5日 念念不忘31观云
这篇文章描写了下雨天的天空中云彩变幻的景象,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云彩的色彩变换和自己的触觉感受,另外也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象。
暑假在老家观云条件很好,感觉很舒服,希望多写一些相关文章,凑成一个观云系列,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个想法。
8月6日萝卜又回来了
这篇文章我个人非常喜欢,表达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一些心情,在8月13日还写了 萝卜又回来了复盘。
8月9日 那一碗擀面皮儿的酸甜苦辣
这篇文章是周作文,回忆了这么多年我对擀面皮的感受,描述了我的感情变化。
现在对它的喜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吃不了辣,身体接受不了。从中体会到口服之欲也不过如此,饮食还是注重营养就好,味道没有那么重要。
这篇文章纯粹是自己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全都是真情实感。
年轻时候觉得,口腹之欲怎么可能有人不喜欢,人生只有到这个阶段,才能明白口腹之欲还有对很多外在物质条件的喜欢,都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
时间真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能从身体上改变我们每一个人,进而从感觉上改变我们每一个人,彻底把我们变成另一个人。
现在看这篇文章,我觉得就是从一碗小吃入手来讲自己这些年对口腹之欲感觉的变化。其实这些年发生在我身上的变化挺多,我也可以按照这篇文章的写法,从一种小吃或者一个小习惯的改变入手来写一写自己这么多年发生的变化,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8月10日 念念不忘32河景、小黄鸭
这篇文章时暑假在老家观景的感受,一个是河案的景色,另外就是河上小黄鸭的景色。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比较有感觉的景物,就把它随手记录下来。我喜欢写这种很轻松的景物描写散文,也许没那么生动,但写出来之后,这些诗情画意的情景让我很舒服,很快乐。
8月11日 7月杂感
8月份已经结束,但是7月份的日常积累的那些景物描写的文章还没有改完,所以下个月得抓紧时间,把那些私密的文章处理了。
8月12日 念念不忘33观云2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云彩的出现让这单调的天空变得美丽而神秘,让周围的景物也更有生气,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非常美丽。
7月份在老家度假,那里的云彩真是漂亮,无论是在屋顶还是在山顶看云彩都非常有意思,我记录了很多小片段,希望陆续把它们整理出来。
8月20日 独处
这篇文章是周作文,围绕独处的好处展开讨论。但文章的后半部分叙述了自己被生活中的烦心事儿困扰,心情不好的事情,跟这篇文章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文章需要修改,可以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独处我就不烦了,心不再封闭,直到这是生活中的常态,要接受、包容和理解。
8月23日 有意思的小说
这篇文章是7月份对小说写作的感受,给出了今后探索的方向,一是坚持输出,另外就是看一些关于小说写作和作家关于写作感受的书。
8月24日 焦虑之风
这时周作文,主题是“风”,可以从自然风、风格、风味、风气等方面进行破题,这个主题确实范围广、自由度大。
我思考了几天,也没有什么想法。难道还像上周的“独”主题一样,发表一下自己对独处这件事情的看法?总体上,上周的“独处”文章中,我写了喜欢独处的心情,独处带来的好处,但是成文很单薄,很枯燥,不够丰满,也不有趣。
我最终选择写一篇反映社会焦虑风气的小说,选取了几个生活片段:下雨时,母亲担心积水;修路时,她想要让自己门口的修的高一点;桥头的拆迁房一直负隅顽抗、不愿拆迁。
由此塑造了一个非常焦虑的母亲,由她的选择反映出普通人总想要得到更多,想要抢夺那些公共利益的灰色地带,不愿意吃一点儿亏的社会现象。
其实,他们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选择做一个谦虚礼让的好榜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这样的做法表面看起来损失了一时的利益,但由于他们做出了表率,会受到周围人的赞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不过,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如果有人真这么做了,却会被周围的人嘲笑成傻子,因为现在品德高尚的人总被大众认为傻。
这种社会焦虑的根源在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社会风气,我希望大家不要那么焦虑自己的利益得失,有一个相互谦让、积极向好的心态。
文章大约四千字,写完后,没时间修改,老师评论说案例中有些旁支他节,思想力量不太集中。现在我回头看看,觉得他说得太客气,文章不是力量不集中,是观点没表达清楚,回头再仔细改改。
文中所有人利益争夺行为之下的深层原因没表达清楚,主要是没有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指引他们,导致他们自发性地追名逐利,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8月26日 桃花源
这篇文章是10月份大作文,大作文的踏春图让我想到了桃花盛开的景色,进而想到了桃花源,写了一篇关于桃花源的后续故事。
第一个场景是学子们打赌找桃花源,公子追后知后觉自己玉带的珍贵,所以他也去找桃花源;第二个场景,他被老虎追击,误入桃花源;第三个场景,他看到了桃花源的景象,发现这里和外界有很多不同,然后他向村民们说起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他们的向往,他动了私心,希望能够说动一两个人随他出去,让他成为找到世外桃源的第一人。
第四个场景是虎子决心随他一起走出桃花源,但是却没有消息;
第五个场景是村长和公子追的谈话。村长表明不愿意让虎子出去的原因是桃花源衣食无忧、丰衣足食,一旦出去,会受到外界的束缚判断;公子追不以为然,村长却指出他通过之前渔夫的话语,了解到外界动乱的情况。
第六个场景是村长送他出山,和他讨论什么时候桃花源开放的问题。村长说等到天下太平,就会去外边的世界;他想要再见虎子,村长拿出信物,如果以后天下太平了,虎子肯定会去找他。他出了桃花源,再也找不到入口,感觉自己好像做了一场梦。
我看了老师的评论,他认为村长和公子追的交谈可以看到桃花源中人固步自封的状态,引出到底是固步自封还是开放包容,有待商讨。
我当时写这篇文章时,没有想到这么深的意思,只是基于原先的桃花源记,创作了一个与渔夫不同社会阶层的公子哥来到了桃花源的故事。因为公子追和渔夫对世界的认识不一样,非常有代表性,这是文章的有意思之处,至于开放还是封闭,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吧。
我希望自己仿写一些熟知的故事,但有些故事仿写难度大,主要在于背景比较确定,设定比较多,就像桃花源记。
这篇文件已经为人熟知,虽然我并不想按原著写,但写的过程中也不得不查一些背景资料,遵循原文的逻辑去写,所以创作是受限制的。
这篇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公子追和渔夫的身份不同,所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不同;二是桃花源记那篇文章并没有过多表达出桃花源中百姓的心态,但我写出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害怕的态度以及他们所做出的选择。
现在看来,文中有几点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公子追和虎子怎么会迅速建立这么深厚的感情,他说那些故事怎么一下子就能吸引虎子,公子追应该会说一些他们春日行猎、获得赏赐、行军打仗、扬名立万的场面,激起了虎子想要从军的雄心壮志。
二是公子追虽然想带人出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他确实很喜欢虎子。因为他和自己周围认识的人都不同,同学们把他当成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家长把他当孩子,而他自己也想着扬名立万、为国分忧,只有虎子认可他的想法,相信他能行。
综合看来,这两个人的形象都需要加强,写好一篇文章并不容易的,一下输出了这么多篇,我就没有修改的时间,还是要协调好这些方面。
8月27日 念念不忘7月份写作感受、读后感
这篇文章主要就是7七月份小说写作感受,和《我们要当作家》这本书的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艺术创作和知识学习之间的差别,还是需要努力去探索,好好去学习,自己的境界还低着呢,加油。
8月29日 没事渡个劫吧,兄弟
这篇文章是周作文“渡”,一个字儿的主题中,渡这个主题不容易写,因为它的范围稍微有点窄。这个题目一出来,大家都在群里讨论仙人渡劫的场景,我觉得挺热闹,挺有意思。
我不知道为啥就就写了这样一个渡劫游戏,不同于传统千难万难、生死攸关的渡劫,在这个游戏中,他一辈子想要取得任何一点进步,生活有稍微大一点点的变化,都要渡个劫。
我刚开始不是这样设定,只写了他从小到大都渡劫,老了渡劫成功,然后游戏通关了,写完发现没有渴望、障碍、行动这些小说元素。
其实我玩游戏的经验很少,但是我知道所有的游戏要进到下一关之前,可能就是在不停重复。
重复这个词是真厉害,就像日更一样,你看着就两个字,却能写一辈子,代表一种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甚至性格。很多人可以忍受生活中的惊涛拍岸,也可以平平淡淡,或者随波逐流,但是很多人忍受不了日复一日的重复,重复真的会把人逼疯。所以,我就把重复设定成一个障碍和矛盾,如果你不想通关,那你就一直在这重复,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崩溃?
他的渴望就是推动生活往下走,解锁新场景。
在这样一个冲突和矛盾之下,这个故事的情节就有意思了,但怎么能让故事的形式上有意思呢?
不知为什么,我想到了雷劈之后,孩子头发变没了,然后孩子很伤心,因为他不愿意光头,但在别人来看来都是觉得非常有意思。
其他场景我还写了很多,但最后删了两三千字,因为感觉太啰嗦了,所以就最后呈现的是现在这篇文章的状态。
文章中第一个场景展示两个宇航员的性格,一个性格活跃,一个沉闷,为了改变他沉闷的性格,让他玩游戏。
第二个场景是6岁的孩子感觉出来周围世界不停重复,让他有一些崩溃,然后他发现了一个渡劫的提示,这时的反应是非常担心和害怕呀,可是他逃不过被雷劈,为了比较好玩,就写成雷劈一下之后皮肤变得更加好了,就像做了护肤一样。
第三个场景是他因为光头被大家耻笑,所以就在家看书、在图书馆看书,然后又遇到了生活的重复,他知道又开始渡劫,上次他的头发全被弄没了,所以他很生气,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次照样是被理了光头,爸爸妈妈已经有了经验,不再惊慌。
第四个场景就是他生气地骂上帝,但是被警告了,就安生在家看书,等书看完,他却发现图书馆的区域没被解锁,只能渡劫才能解锁。他终于想出了跳级的办法,一出现渡劫提示,他就立刻骂上帝、被劈晕。但是这才发现被动受雷罚和主动骂上帝的区别在于他脑袋上会有一个羞耻发型,一个月内不能换,让人很崩溃;而且他得知现在只在第3关,总共有81关。
第五个场景是他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在长大之后在大学里边被雷劈的一个场景。他的表现是习以为常,所以我把后边的其他场景都删了,觉得展示的也够多了。
接下来是用讲述来讲他后边的一些经历。不知道为啥,我还想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他设了一个被雷劈最高记录的项目,然后呢,到了80岁的时候,被雷劈够81次后,渡劫成功,游戏结束,李雷在宇宙飞船里边醒过来。
醒过来之后,他已经不再是那个玩游戏之前面无表情的那个人,反而温和的询问游戏相关细节,王明果然上当,还得意洋洋地自吹自擂,夸自己这个游戏如何好,能够让他摆脱这种被动无趣的性格。岂不知李雷心中非常生气,任何一个人被雷劈了81次,我想都会非常生气,然后呢,李雷就把他劈晕,让他也体验一把地狱难度的游戏。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笑,一天可能笑得不下30次,写着乐着,我从来没有哪一天写文章写得这么开心过。
紧绷的人生偶尔放轻松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觉得写作真的是很舒服,你可以描写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心情,偶尔也可以天马行空一把,随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一次的周作文就放飞了我的想象,要是真有这么一款游戏,我也想去试试,真是超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