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时,发现了一个网络小说写作的秘诀。
那就是,写作整个过程中,
要始终紧扣“目标—反馈”机制,实现掌控感。
一、用“目标—反馈”机制对抗无力感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的作者在引言中写到,他曾为华盛顿的一家智库担任执行董事,但那份工作让他感到疲倦,产生了一种无用感,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向别人提供了什么有形的产品或者有用的服务,从而得到那份工资。
产生这种感觉,说白了,其实就是因为缺乏明显的“目标—反馈”,从而让人产生无力感。而这,在全世界的都是一样。
过去,主要是战争、饥荒带来的无力感。
而现代,除了局部战争,还有大工业、信息化带来的无力感。特别是现代中国,用三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变动之大可想而知。
无力感,除了面对变化的力不从心,甚至无所适从,还有个人面对社会汪洋大海的茫然,好像没有能真正抓住的东西,没法确定目标,或者目标易变、无法实现。实质就是掌控无力,“目标—反馈”机制失效。最突出的例子,是富士康自杀事件:工作时间长,下班后又没有相互交流,人完全成了流水线上的机器,失去了对自身生命的掌控。
二、网游和小说——掌控感的胜利
网游能火,就因为规定了明确的目标、路径、奖惩机制,玩家能直接看到成果,不论是打怪得宝、升级,还是被反杀,都暗合“目标—反馈”机制,满足了玩家的掌控感。而后来风行的外挂,就是后来小说中的“金手指”,是更强大的一种力量,让玩家不但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还能掌控别的玩家在游戏中的命运——还是掌控感。
为什么在现实中,权力、金钱重要,在小说中也是常见主题,也是因为掌控感。某些领导常说的话是,“不要给我说过程,我只要结果”,是“目标—反馈”机制即掌控感的生动体现。
所以说,网络小说一定要体现掌控感,只要做到“目标—反馈”这一机制,成功的可能就很大。
三、读者对小说中掌控感的要求
网络小说能风靡全国,甚至被外国网民所喜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掌控感。
不少网络小说学习游戏的做法,学得比较好的,其实就是读者所说的“爽”,爽点把控、节奏好,即能调动读者情绪,并在合适的时机释放。
不幸的是,很多网络小说学到的都是细节,比如很多作者常的世界背景、力量体系、升级体系等等,还有人延伸出了人物设定、情节设定,但都没有学到精髓——“目标—反馈”机制,所以创作失败了。
而读者进行阅读时,要在几百、几千字内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自己的“菜”,也是“目标—反馈”机制在起作用。
这有个前提,即作品至少要有一定水准,能通过人物、情节、语言等把读者引入作品情境;否则,读者会直接放弃阅读。“目标—反馈”机制完全没有起作用的机会。
如果小说主角没有目标,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会使小说现出一种无力感,结构松散,一般不会受到读者喜爱。如果有例外,那要么是有些读者爱好独特,要么是被小说中的其他长处所吸引。
过了目标这一关,读者代入作品中的人物,并发现了人物的目标,但是发现人物的追求无法让自己认同,也有可能放弃作品。这是“目标—反馈”机制起了筛选作用。
如果读者认同人物的目标,便会一步步追读下去。这个过程中,人物的目标成为读者的目标。“目标—反馈”机制产生了正面作用。
四、作者怎么运用“目标—反馈”机制
网文大能总结出了不少网文写作的套路,如“黄金三章”甚至“黄金一章”,要求开篇即吸引读者,即做到主角突出、其目标明确,少废话,直入主题。
这么做,能有效吸引读者。现在是快速阅读、快速选择的时代。作者要让读者最快地进入作品情境,就要站在读者的角度,知道他们要什么。
作者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标,最主要的是对人物、情节要有自己的规划,比如设计好人物的经历、性格、爱好、追求等,让人物动起来,符合读者的期望。当然,规划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最基本的目标还是要设计的。
也就是说,从作品人物的现状到其目标之间,存在着距离,而也这是作者给读者确立的目标,是读者产生期望的地方。人物从现状到目标的奋斗过程,当然其中人物会经过茫然、徘徊、奋斗、沮丧、坚定等过程,其对目标的追求,也会有相应的不同,这就是小说情节发展的过程,人物命运有起有伏,情节也就有起有伏。
不同人物各有其目标,追求方法、手段不同,冲突也就产生了。
如果真的能做到有效应用“目标—反馈”机制,人物也就活了,情节自然紧凑。如果其他方面如果不是太差的话,作品就在水准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