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跟朋友们聊天,聊到近期大家每天都在坚持做什么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真正做到每天都在坚持的事情,想来想去就剩下刷朋友圈这件事了。朋友们纷纷聊到,想静下心来好好看书去除心里的浮躁,刚翻几页就困了;想学习英语,A开头的单词还没看一遍就放弃了;想锻炼健身,跑两天步就累的放弃了;想学习一项技能,却找不到坚持下去的动力······自从有了微信,有微信的大部分朋友都在坚持刷朋友圈这件事,早上一睁眼就刷,上下班路上刷,上班中途刷,开会的时候刷,上厕所的时候刷,吃饭的时候刷,睡觉之前也是在刷完所有更新之后才睡去,甚至失眠的时候也要点开朋友圈发一条失眠的状态,我们频繁地坚持刷朋友圈,我们到底在刷什么?
我们在刷存在感和充实感,在各种赞美和批评的评论声中不断地证明自己。去一个新的餐厅要发,买个新的包包要发,朋友聚会要发,甚至一日三餐也发,恋爱要发,失恋也要发,所有的所有,都找不到不发的理由。发完状态后,每隔几分钟看看有几个赞了,有几个朋友评论了,都评论了什么,再一一回复回去。每条状态都希望看到满屏的赞和评论,才会觉得有意义和充实,有时候一条状态没几个人理,还要想想是不是这条状态有什么问题呢,甚至给朋友发微信让去看新的状态。我们是有多孤独,多卑微,才要时时刻刻找存在感。
我们在刷碎片化的知识,并且自欺欺人的认为那是学习知识。我们做有些事情可能是有目的的,但是刷朋友圈这件事,如果要谈目的,那勉强有一个能算,就是随时随地的消磨自己的时间。因为方便,随手打开,就有各种心灵鸡汤和情感生活美文,随手看一两篇,从文学大家到知识网红,从健康养生到摄影技巧,从健身塑性到旅游攻略,各种各样的素材都有。今天看篇婚姻关系的,明天看篇健康养生的。乍一看,仿佛随时输入了很多知识,一下子沉溺于这种暂时的喜悦不能自拔。事实上,那都是碎片化的知识,很多时候,上一秒看到的东西,下一秒就输出了。对于我们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在刷别人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是想窥探别人生活状态的好奇心作祟。每个人都有好奇和八卦的心理,朋友圈的状态更新正好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今天看到张三去马尔代夫旅游了,点个赞,顺便留个言“亲,好羡慕你的生活状态哦,我也想去玩”,明天看到李四家宝宝的照片了,点个赞,留个言“亲,你家宝宝好漂亮可爱哦!”后天看到王五结婚了,再点个赞,留个言“亲,新郎官好帅哦!郎才女貌啊!”有时候,甚至看见心情不好的,去医院的,失恋的,也要点个赞,因为点习惯了呀,根本停不下来。但是那终究是别人的生活,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朋友圈获得什么呢?现在朋友圈充斥着投票的、点赞的、要求转发的、推广公众号的、扫描二维码的、寻人启事的、众筹捐款的等泛滥的信息,95%以上的信息都是我们不需要的。
渐渐地,我们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一有时间,就打开刷一刷朋友圈,即使没有任何更新,或者更新的内容自己并不感兴趣,但还是习惯性地刷一刷。用这种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让自己感觉与这个世界是接轨的,随时知道大家的新鲜事,同时还可以告诉大家,我在干什么,同时引来一系列的评价互动,以此来安慰自己的孤单。
如果你还在坚持刷朋友圈,或者刷出了对你有用的信息。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试着关闭一段时间的朋友圈,用刷朋友圈的时间读几本系列书籍,去会会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或者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丽风景。或许会有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