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作为发展中的人,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或其他长者对儿童产生作用,还包括夫妻之间的期待和勉励、子女对父母或晚辈对长辈的规谏和交流、兄弟姐妹之间的表率和示范等。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有家人在的地方,家庭教育就会或隐或显地发生。
家庭教育必须为人的学校教育打好基础,使家庭努力成为人心灵的归宿,而不仅仅是人身体的归宿。因此,实施家庭教育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家庭教育应尽早实施并贯穿人之始终
《颜氏家训(勉学篇)》提到“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即人小的时候思想单纯、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为教育提供了时间及精力的保障,因此尽早施教有利于人性的塑造,否则“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也认为,5岁以前是人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果把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到17岁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已达到50%,4~8岁提高了30%,8~17岁又提高了20%。因此人的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家庭教育能否抓住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将是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从生命诞生到终结,人都必须依附于家庭而存在,虽然随着时间的延展、生活经验的积累,每个人的家庭空间及家庭角色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但家庭教育成员之间的交互从未停止。无论是长辈对晚辈的引导与规劝,还是自我的反思、兄弟姐妹之间的表率和示范,都会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地重复上演,这也必将把家庭的教育功能全方位地渗透进人的生命长河里。因此,家庭教育决不能限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方式,而是贯穿人之始终。
(二)家庭教育应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颜氏家训(慕贤篇)》提到“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也提到“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一个家庭的氛围是和睦、幸福、互助的,孩子自然会感受到温暖、快乐和幸福,同时和谐的家庭氛围也会使孩子性格开朗活泼,积极向上。在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中,我们父母或者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关心。这样我们的孩子从我们父母身上自然会习得这些优秀的品质,也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这样长时间的熏陶孩子必然形成稳定的感受,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了孩子过多的宠爱,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因此,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可以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作为孩子最初教育者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从点滴做起,让孩子从尊重老人,关心理解父母,为家庭分忧等小事做起,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大声地说:“谢谢”。
(四)家庭教育应重视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道德不是源自神的意旨、先验的理性,也不是来自生活以外、生活之上的某种知识与理论,道德基于生活,生活是任何道德生成的普遍性前提。幸福生活是人一生所求,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每个人的幸福生活也互不相同,但不可否认,人内心的安宁是每种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而道德恰恰是那剂让人内心安宁的良药。因为道德承载着人的价值共契,道德让我们拥有一种因为对自己和自己生活的世界的确定而带来的安全感,道德使生活真正成为人的生活。在人的生活世界中,家庭生活占据偌大的版图,人的生活世界是以家庭为起点的。因此,家庭教育应该通过督促家庭成员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