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场景一
老板:“你怎么老迟到啊!下次能不能早点!”
小王嘴上什么也不说,心里却想:“谁老迟到了,不就正好这两三次被你撞见了,那是我倒霉!”
老板:“你到底记住了没有!再这样我扣你工资了!”
小王:(悻悻地)“哦。”
心里却想,这么点事就这么吹毛求疵,逼急了老子不干了!
场景二
小李早早地来到公司,正要打卡,新来的同事小张凑了过来。
小张:“哟,李哥,今天吹的哪阵风啊,竟然来这么早?”
小李心里一阵不爽,面无表情地问:“哦?是么?”
小张:“可不,你不是每天都踩着点打卡嘛?”
小李冷哼了一声,走了。小张一脸莫名其妙,自己做为一个新人明明很努力地找话题搞好关系,对方这是怎么了?
小李有理由不高兴,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每天都踩着点打卡”的人。相反,他常常很早就来到公司了。
前几天连着踩点到达,是因为加班太晚,早上想要多休息一会。
而小张来这个公司不过三天时间。
场景三
王姐又跟老公吵架了。
原因是她让老公去超市买东西,王姐感觉钱花得有点多,于是拿起小票一样一样地对照,发现其中有一盒青菜特别贵。
小小的一把青菜,居然标价28元,王姐火了,开始质问老公。
王姐:“你怎么买菜的?这么贵你也买?”
老公:“哎呀,走得急忘了看价格了……”
王姐:“你这人能不能靠谱点!每次都稀里糊涂地花冤枉钱!咱家哪来那么多钱让你浪……”
老公也火了:“要不以后都你自己买去,我不去了!”
……
2.
我们在跟别人沟通时,经常会随便给人“贴标签”,而这是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很反感的事情。
因为人和事是会不断变化的,但一旦被“贴上标签”,就意味着你的形象在别人心里固化了,很难更改了。
比如,一旦被贴上“粗心大意”的标签,即使问题不是出在粗心上,但别人就是会把问题归咎于你的“粗心大意”。
所以当一个人被贴上自己不喜欢的标签时,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
好一点的表现是,花十倍的努力证明给你们看,我并不是你嘴里说的那个“不靠谱”的人。
但有几个人愿意花十倍的努力去改变别人对自己的刻板印象呢?
又有几个人在别人不停地把自己最讨厌的“标签”砸下来的时候,能坚持到改变刻板印象的那一天呢?
所以更常见的情况是,你不停地给一个人贴上某种“标签”,TA就会真的变成那个样子。
每个人都会有讨厌被别人贴上的标签,所以当别人不经意地在言语中表达出这种倾向,沟通就时常会变得很困难。
“反正你都觉得我就是那样的人了,爱咋咋地吧。”这是多少人心里曾响起过的声音。
3.
认真关注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有一个真爱,叫小荻老师。我为什么那么爱她呢?
她的声音特别好听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是因为跟她聊天,很舒服。
让你觉得心灵都被浸透了的那种舒服。
为什么舒服?因为小荻老师精通沟通之道。她告诉大家——
沟通是要讲逻辑的,逻辑不是没诚意的套路,而是你对自己、别人和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
而“贴标签”,往往是因为自己喜欢这样,却没有想想别人喜不喜欢。
只有当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才有可能改善因此而带来的沟通障碍。
4.
可是,该怎么做呢?
——先讲客观事实,避免“贴标签”。
比如——
老板:“小王啊,我知道你是个很努力的人,但是这个月你已经迟到三次了,这样下去会我怕影响到你的绩效奖金,所以你看是不是以后尽量早点到呢?”
小王:“对不起!最近家里有事睡得晚,早上太困所以动作就慢了,以后我一定注意!”
你看,其实说话时先说事实,不直接“贴标签”来互相伤害,好像也不那么难嘛。
所以,聪明的你,要不要也来试试呢?
【写在最后】
最近,我参加了小荻老师的沟通训练营,其实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训练营还没开营。
结果第一课上完,回头再看这一篇,感觉真的是弱爆了。
但是我还是咬咬牙发出来了,为的是这样当我在小荻老师的训练营打怪升级了以后,再发文章,到时候你们也许能看出明显的差别。
然后更加了解沟通逻辑的重要性,并尝试着一点点改善自己的沟通、进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
如果我的文章真的能够对别人有一点点帮助,我会非常开心。
最后,不知道大家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一点点收获~,不过我又要问问题了——
今天的问题是,前面的三个例子,如果你是说话的人,该怎么样讲比较好呢?
请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