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是找到对的那个人,而是我们一起修炼成对的人。
爱,不仅是找到对的那个人,更是我们一起修炼成对的人。
两个人从陌生人关系成为一起相伴到老的亲密关系,两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互相依存、彼此顾及的一生伴侣,这是人世间最为美好而长久不衰的感情。
所有的人际关系中亲密关系较比同学关系、同事关系、部署关系、亲戚关系、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战友关系以及各种因为功利或娱乐等等建立的一些间而不断的关系有着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亲密关系包括他所构成的家庭大关系需要不争对错、不论高下、不争输赢,需要不计代价地去经营和维系,这个代价就包括放下自我。
人们对亲密关系有着强烈的渴望但也存在一定的担忧,亲密关系里难以解决的正是人们对自由和安全的矛盾需求。在亲密关系中,人们担心的不只是失去对方,还更害怕失去自我,失去自由。“既想束紧纽带,有想让它松脱”正是现代人面对亲密关系时的矛盾心理。这也使得社会中充斥着“若即若离的伴侣”处于“即取即用的关系”中,有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用,不需要的时候就放在口袋里。一段稳定的关系需要人们不及代价地去经营和维系,而这个代价就包括放下自我。
亲密关系是以爱为核心的,没有爱,两个人就不会相互吸引,就不会变成真正的“我们”。
其内存在着另一种驱动自我保护的动力“怕”,怕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也就说爱一个人,既有了铠甲,也有软肋。
亲密关系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是一个认知问题,而是一种习惯化的情感反应模式,
关系的问题要从关系中找答案。所有个人的问题,都会在与人相处的亲密关系中重新出现。应对问题,个人的处理方式,在亲密关系中有着决定走向的重大分量。这些个人的特质与关系的互动紧密相连,亲密关系的互动过程也是改变自我的过程。
亲密关系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它承载着我们绝大部分的人生意义。怎么经营好它,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亲密关系最大的秘诀,就是“视人为人”就是建立一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意味着:理解和承认。理解(理解对方有对爱的与被爱的渴望,也有对被伤害的恐惧;理解对方因为自身的经历和职业特点,会发展出与伴侣特定的相处风格;理解对方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盲点和误区;理解对方不是为了满足你的需要和欲望而生的,承认对方有自己独立的需要和愿望)。承认(承认对方有自主决定是否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权利,承认对方有自主决定与人相处的权利;承认对方跟你是平等的,并不比你高贵,也不比你低贱。对方的愿望、需要和担忧,同样需要你的同等的重视~~)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必须知道,只有理解才能带来理解,只有爱才能带来爱。如果因为“怕”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保护的壳里,却妄想得到爱,最终发现,什么也得不到。
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体验到很多委屈,可是,如果想要的是真正能够相互滋养的亲密关系,而不是权力和控制,就必须把对方看做和自己一样的人。理解对方,尊重对方,这样才能真的看见和接近彼此,唯有不断学习,改进自己,才能经营好一段亲密关系。唯有在真实的关系中学习爱的能力,通过在亲密关系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的能力,这样两个人的关系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深化。所以,不要把爱停留在理念里,而要把它放在实践中。爱是需要学习的,它不是一种感觉,不是一种状态,不是一个巧合,也不是一个现成品。
理念总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爱情是不需要处理问题和矛盾的,但现实的爱情需要。
处理问题和化解矛盾这些,正是学习爱这种能力的路径。面对和接纳对方与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也需要放下那些理理想化的东西,去看看眼前这个真实的人。
没有哪对恋人哪对夫妻是不遇到关系难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共同去处理这些难题,所以说爱需要学习,有的夫妻能找到好的方法化解矛盾,相互配合共度难关,想要获得良好的亲密关系,我们必须把自己变成主动的学习者和改变者。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美的眼光,欣赏那个不完美的人。
这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有很多种。有的是“乍见之欢”,有的是“久处不厌”。
一对伴侣,若要走到最后,一定要用苦修和磨合,把最开始的欢喜变成最长久的相爱。
一人苦修,两人磨合,三餐烟火,四季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