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是个有心人,借机装病,不仅可以暂避风头,也有了充足的时间细细打量皇宫的一切。虽然只有低调才能站稳脚跟,可若低调太久,也就退出了比赛;但冒尖,又会引来其她嫉妃的打压与嫉妒。而处境越是两难,越说明手里的筹码并不多,不可轻举妄动。但皇宫毕竟不是疗养院,总不能老演一个戏码,再说哪出戏都有曲终人散的时候。所以,为将来做好规划,让一切步入正轨势在必行。
在这一阶段,甄嬛以耀眼的才艺受到赏识,她的温厚、善良也同样得到认可。有理所当然的因素,也有无心插柳的成分。表面风光,背后却暗潮汹涌。于氏作为第一股暗流,来势汹汹。虽是小打小闹,掀不起大风浪,但足以暴露其致命的短板。看过《甄嬛传》的朋友都知道于氏靠冒名顶替才能晋封官女子。放在现代,和伪造毕业证去应聘的情况差不多。
无可否认,这是条捷径,但这同样也是条死路。如果于氏是个戏子,倒也罢了。一个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唱自己的戏,达到情景交融、人戏合一的境界,反而是一种升华。若是在现实中,还有人执意如此,八成是脑袋让门给夹了。用脚去想都能想到,这是何等危险的戏码。一旦败露,如此致命的把柄,不管握在谁手,将来都是掣肘。可见,逻辑混乱势必导致思维缺陷。于氏自掘坟墓还洋洋得意,仗着华妃撑腰便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先是顶撞眉庄,接着又冒犯淳常在,后又擅自做主关押欣常在,虽没有直接和领导拍桌子,但这实际上是最不给皇后面子的制衡行为。
按照清朝后妃的品级制度,以嫔为分水岭,嫔以上(包括嫔)才能称为正经主子;嫔以下,虽同为皇帝的女人,但按制度不能算作真正的主子,只是地位、待遇比宫女好一些而已。于氏作为排行最末的官女子,行使的却是后宫之主的权力,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绝对是作死的做派。
这还不算完,于氏自认为有了靠山就可以包打天下,展现出跋扈和神经质的一面。不仅拿着鸡毛当令箭,还把太监们等而下之。自以为坐拥宠爱就可以随意使唤皇帝身边的小夏子,若不是天生脑残,那就真是脑子进水了。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皇帝身边的人,只有他本人有权使用。就连华妃那样天不怕、地不怕的狠角色都不敢慢待御前的人,于氏居然命令小夏子徒手剥核桃,以致双手鲜血淋漓。即便皇帝不心疼手下,他师傅苏培盛也会心疼徒弟吧。可以说,只要苏培盛愿意,一句话就可以让于氏成为弃妇。当然,苏培盛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借题发挥,扩大事端。以苏培盛千帆过尽的眼力,一定不难看出于氏属末路狂花型,不得好活,更不得好死,充其量也就只能作为皇帝缓解欲望的工具,但实在是难解风情。
像于氏这类只知进不知退的人,在后宫能避开大劫安安静静地当个过客已实属万幸,绝无升迁的可能。若其不那么爱慕虚荣,或许这工具还会当得久一些。可偏偏于氏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表现的机会。
虽说不表现就不会引起重视,但没有边际的乱表现,反而弄巧成拙,成了所有缺点的展览会。刚好华妃缺一个过河卒,送上门的冤大头,自然是一拍即合,杀伤力翻倍,可代价也高啊。本来自己就是个“雷”,头顶上还顶了那么多“雷”,全身的炸点比人体炸弹都多。于氏不仅没有危机意识,反而还很享受。看来这心不是一般的宽,脑子也不是一般的空啊。
先不说这等小人得志的嘴脸有多招人嫌,光是以下犯上这条罪就足以让其吃不了兜着走了。居然还敢欺凌前辈,真当后宫那帮娘们儿是死的啊?
要知道后宫可是女人的天下,等级森严,连皇后都不能为所欲为,作为一个不入流的新宠却恣意妄为,惹事生非,已是众怨所归,自然挨打也不会轻。况且,这种不合理的情况一再发生,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就连最看不惯此举的华妃都大开方便之门,再三默许。姑娘,你确信天上掉的是馅饼,而不是陷阱?虽然这世上绝对有助人为乐的热心人,但后宫不一样,那是一个亲姐妹都会反目成仇的地方。因为皇宫内部人员的利益层次与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一个女人的收益,一定是以另一个女人收益的减少为代价。
也就是说,旧人不哭,新人就笑不出来。绝对不可能存在不动他人的奶酪,就能实现个人效益的增加。这是后宫的利益格局。原因很简单,皇帝只有一个。所以,宫里每个女人都是天然敌人,都是来分宠的,不踩你就已经算帮忙了。华妃对于争宠的女人向来是强势打压,绝不手软。唯独对你于氏宽纵有加,凭什么?必然是有利可图,这后招你接的住吗?要知道,只有暂时想利用你,过后肯定要诋毁你甚至是要除掉你的人,才会给你这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的好处。当你不该拿这好处而又死抓不放时,这好处对你而言就是毒药。这笔账若算不清楚,干脆就洗洗睡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