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乾阳书院的文献资料
两任山长(书院院长)以及部分学子的著作,还有乾阳书院改制为“乾州中学堂部”后所使用的教科书,路德的文集《柽华馆试帖汇抄辑注》《陆润生先生评本:朱批蒲编堂训蒙草》《时艺阶》,管缄若的文集《韫山堂时文集》。
路德(1785~1851) 字润生,号鹭洲。西安府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幼年刻苦读书,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十四年(1809年)中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未满期即授户部湖广司主事。十九年(1814年)丁忧返籍,3年后考补军机章京,任期积劳,30多岁双目失明,遂辞职还乡,专心治学,每日静坐背诵经传。经三年摄养双眼复明,后辞官不出,先后受聘乾阳、象峰、对峰、关中、宏道等书院讲学20余年。路讲学内容以弘扬程朱理学为主,同时兼收众家学说之长,反对空泛议论,注重学以致用。当时从学者众多,“一时全秦三晋吴楚人士多从之,游掇甲科,任京外各职者以数百计”。
他的道德学问为人所钦仰,八股文、试帖诗被奉为圭皋,他的诗词、古文、骈文也相当出色。曾国藩十分欣赏路德的文章,在《曾文正公治家全书六种》(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一书的65页就有曾国藩要求子侄辈认真阅读“读必手抄熟必背诵”的字样。
曾国藩在给儿子纪泽的信中大赞路德:“陕西近三十年科举中人,无一不出闰(路德的字)先生之门,湖北官员中想亦有之名。”曾国藩向儿子推荐路德,并不断地告诫让其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要以路德为榜样和楷模。曾国藩如此这般必有其道理。他说:“闻近日精于举业者,言及陕西路闰先生在《仁在堂稿》及所选仁在堂试帖,律、赋、课、艺,无一不当行出色,宜古宜今。余未见此书,仅见其所著《柽华馆试帖》,久为佩仰。”曾国藩能说这段话,足见路德在曾国藩心目中有多么重的分量!在曾国藩给另一个儿子纪鸿和侄子的书中也有这样的话:“须买《仁在堂全稿》《柽华馆试帖》,悉心揣摩。”“如武汉无可购买,或摺差京买回亦可。”并且再三叮嘱他的子侄“读心手抄,熟必背诵”“读《柽华馆试帖》,亦以背诵为要,对策不可太空”,等等。
路德一门三代三翰林。路德与其子孙路慎庄、路慎皋、路桓、路峙五人先后皆中进士。因为路德曾主讲于关中、宏道、象峰、范阳、乾阳等书院,从学者遍及秦、晋、豫、江苏、湖广等省。弟子中掇甲科、任要职者百余人。他的著作《柽华馆全集》在日、俄、朝鲜等国传播很广,争相阅读。西安市文物局和周至县文管所均有收藏。
管世铭(1738—1798)字缄若,号韫山,江苏阳湖人,清朝官吏。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郎中,充军机章京。深通律令,凡谳牍多世铭主奏。屡从大臣赴浙江、湖北、吉林、山东按事,大学士阿桂尤善之,倚如左右手。时和珅用事,世铭忧愤,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会迁御史,则大喜,夜起傍徨,草疏将劾之,诏仍留军机处。故事,御史留直者,仪注仍视郎官,不得专达封事。世铭自言愧负此官,阿桂慰之曰:“报称有日,何必急以言自见。”盖留直阿桂所请,隐全之,使有待。嘉庆三年,卒。有《韫山堂诗文集》传世。
手稿包括祝华封、鲍廉、祝竹村、韩养正、严锡麟,其中除了鲍廉为安徽歙县人,因其父鲍珊在道光年间在乾州任知州,所以在乾阳书院就读,严锡麟为永寿籍,其余三人均为乾县籍。《明德堂次卷》为祝华封的文集。还有严锡麟给陕西最后一任巡抚升允的第四次信件,严锡麟为甘肃都督黄钺代笔起草的《覆呈袁大总统词》。
《澄衷蒙学堂课字图说》:初版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全书四卷(八册),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该书既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小学字典,同时,还是一部解释字根意义、正本清源的《说文解字》。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几十年间扩印之多、流布之广、版本之杂,一时无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创制,得益于二人:一位是“澄衷蒙学堂”的创始人叶澄衷先生(1840—1899)。叶先生是清末沪上巨贾,“五金大王”。热心赈济、救贫和办学,创办“怀德堂”、“忠孝堂”、“义庄”等慈善机构,晚年倾巨资创办“澄衷蒙学堂”。对教育事业贡献良多。
一位是澄衷蒙学堂首任校长刘树屏先生(1857—1917),他运用博古通今之学问,倾力编撰而成此书。刘先生书文俱好、能办事,民国后隐居不出,民国六年辞世。
该藏品位于上篇“文化大县的渊源”第七八展柜。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行走在乾县”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作者简介: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