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发现了自己有了抬头纹,这是岁月留给我的印记,一种面对着生命无常的感伤涌上心头。小时候,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想的是死亡问题,虽然没有答案,但却走上了寻找答案的道路。长大后,依然在寻找活着的意义,关心的仍然是死亡问题,特别喜欢向死而生的哲学思想为我打开一扇大门。
死亡是人们不愿意谈起,更不愿意面对的,但最终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人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吉利的词语,可当把这个词语换成变化时,也就会有一种新的认识产生了。
姐姐说起自己顺着命运的水流一直的飘浮,从没有争取过什么,也没有反思过什么,就是在这人生的磨难面前有些承受不住了,明明知道死亡的不可避免,明明知道死亡就是人生的最终归宿,但自己在经历了丧夫之痛的时候,才感受到自己的抗压能力太弱了,无论听了多少道理,无论有多少人劝解,依然无法走出这个痛苦,
我和姐姐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不跟命运抗争,只是顺着生命漂浮,但有所不同,那就是我从小就有一种骨子里的反思:人为什么活着?在别人热闹的时候,我就会在自己的失落之中,感触人活着没劲,这成了一种影子一般地存在。
姐姐回想着,我们小时候的状态,说:“那时候,就觉得你很闷,愿意自己独处。”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下,呼吸的是一个整体的空气,吸进来就是生命,呼出去就是死亡,《四十二章经》中,佛陀讲到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能够把握住这个呼吸之间也就把握了自己的生命。
我的这种追问一直存在,在生命中形成一种追寻答案的力量,各种因缘就促成了自己的探索之路。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路,就会发现,看似水到渠成的机会,也是在自己上一步探索之后的结果之上,才有能力去接触下一个。不然,直接到了最终的地方,也会如同一个小学生在听微积分的课程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有着自己的运行程序,就像是一道多元的方程式,要解开这道题,就要看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已经条件,像姐姐只是随着生命飘浮,看似是顺其自然,其实,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只能按既定的方程运算出一个答案,而当答案出现的时候,就险些被击垮。我的已知条件就是对人生的反思和追问,这就进入一个主动寻找生命答案的程序。
这个方程式的终端是死亡,已经条件就是每个人的追求和生存环境,以及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人是用自己的哭声来到这个世界,又用别人的哭声把自己送走,在这个中间就是人如何来运算这个方程式了,所以,也就有了千差万别的命运。
既然最终都会一样,那么如何在这个过程当中利用好一切条件,活出最好的自己,也就是最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