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说道过: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经常所谓的“缺陷”又指的是什么呢?是实实在在可以观测到的一些问题,例如肢体行为上的缺陷,还是那些只可通过意会得知的短缺,比如精神方面的短板与缺失?又或者是代表着那些大大小小一切事情中的错误呢?
试着回想一下生活,在那些我们已知且熟知的人当中,有什么人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无缺呢?是圣人?是圣人口中的君子?还是……如果当我们静下心来后仔细想一想,我们所要求的完美无缺的人仅存于我们的理想之中。然后我们还会惊恐的发现,思考就如同一台扫描仪,清清楚楚的将我们自己身上那些可见与不可易见的一切统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原本以为我们很好的我们心灵为之一颤,大惊失色。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全基于我们对于缺陷的看法与理解之上,有可能是加引号的“缺陷”,也有可能是不加引号的“缺陷”,就看你怎么看,怎么想了。
可是无论是加引号还是不加引号,这些都是我们无能为力去阻拦它降临至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的。不管是肢体上的,精神上的,生活上的,这一切都没办法去给避免。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并非是站在那以自我为中心的高台之上,行驶着自己主观制定出来的标准条律,进行着那傲慢的颐指气使,指指点点,然后在一阵的“心满意足”之中却对自己同样的问题选择性的忽略,轻描淡写了一切。我们所要做的,且能够做的,是通过的自己的行为言语,以善待的方式触碰每一个我们所遇见的人,毕竟“缺陷”也并不是他们心甘情愿想要拥有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我予你,你会让我选择哪种方式呢?
想到这里,突然有个问题跳出脑袋,当你老是以“缺陷”的眼光来看寻找问题的时候,你的这种行为方式是不是也是一种“缺陷”呢?同理可以作用于孩子的学习之上,当我们老是以“问题”“缺陷”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学习的事情时,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该自我审视一下了,我们自己本身是不是也有“问题”,也有“缺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