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文•戈夫曼在他的书中《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指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社会日常行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定的表演行为,它们的出现绝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在特定环境下存在的产物,都带有浓厚的、迎合社会期望的成分。为了达到这种社会期待,人们就必须表演。
这和我们的日常说法“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如出一辙,只不过有的人演成了狗血剧,有的人演成了励志剧,有的人则演成了无人问津的鸡肋剧。
狗血剧代表:王宝强、马蓉和宋喆这三人上演的剧目,真的是让世人大开眼界,比电视剧都精彩。
励志剧代表:周冬雨从一个不懂礼貌的“土妹子”逆袭为人见人爱的“时尚咖”。
鸡肋剧:无趣的人过的无趣的生活,每天的日子就是重复,除了年龄在增长,思维一直原地踏步。
如何提升自己的演技,让自己出演的这部人生剧可以获得好口碑呢?
一、认清自己所在的“情境”
“表演”听起来有点虚伪做作,然而事实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是自己的本能反应。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最本能最放飞自我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相信大部分时候都不是在他人面前。
或许人只有在婴儿期才是最本能的时候。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就不一样啦。
在社会互动和人际交流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角色和对方的角色常常有一种期望——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也就是戈夫曼提出的“情境定义。”
那些分不清“情境”的人会给自己带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所谓的“真实”有时会让周围的人很难过。
当年周冬雨还是“小土妹”的时候,因为分不清“情境”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曾经在第一次见到孙红雷的时候直呼其名,让这位老前辈很是不爽,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直接表达对周冬雨当时的不礼貌非常不满。
二、规避两种极端演技
在不同的特定给环境里,如果社会预期不一样,则需要人们转换进行不同的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面临“入戏太深”与“绝对清醒”两种极端情况。
“入戏太深”这种极端演技是指对表演的角色太过沉迷,可能难以处理现实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当年李敖和胡因梦的狗血剧彰显了李敖的这种极端,他们的婚姻源于轰轰烈烈的一见钟情和私奔,然而只持续了不到四个月,李敖自述离婚原因: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一天,我无意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见蹲在马桶上的胡因梦因为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了。
李敖是把胡因梦公众场合中的情境代入到了本应该属于个人的私密情景。
胡因梦对于李敖如此羞辱的回应是:同一个屋檐下,是没有真正美人的。——这也体现了“情境定义”,美人更多是在众人面前的一个角色,然而美人的私下真不一定是美人,例如卸妆后,例如刚睡醒蓬头垢面的时候。
“绝对清醒”这种极端演技是指在“自我”与“角色”之间坚决划清界限,往往会被不得已的“表演”拖累到身心俱疲。
就如当年红得一塌糊涂的范晓萱,大家对她的最初印象就是“扛着扫把,戴着斗篷,一副俏皮可爱的样子唱着‘健康歌’”。然而这不是她真正想成为的样子,后来实在是身心俱疲导致得了抑郁症,等再复出的时候,不再装可爱,身上有了刺青,而且越来越多,耳朵、肚脐、舌头以及嘴角边上带着的银环也越来越酷,跟当年的“小魔女”相比,已经判若两人。然而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用了十年去突破自己,抑郁症严重的时候差点跳楼自杀,最后没有死去的范晓萱,蜕变成另一个人。
三、分清“前台”和“后台”
戈夫曼用“前台”和“后台”的概念来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方式。
在前台,人们努力迎合社会预期,因此拼命要做一个好演员。
而在后台,大家就会放下表演做回本真的自己。
一般来说,家庭,就是最常见的后来,家是一个我们最放松,最能做真实自己的地方,这也正是家庭最为核心的功能之一。
在我们生活中,前台与后台的区分处处可见,这种区分是表演成功的关键,如果后来被观众看到,这场表演可能就要崩盘了。
就如有的人在朋友圈每日吐槽负能量爆棚,每天晒娃恨不得孩子拉个屎都要发出来,这些都是分不清“前台”和“后台”。
四、做好个人印象管理
所谓“个人印象管理”说的是: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刻意采取一些方法来管理个人形象。也可以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演员的自我修养”问题。这不仅仅依靠衣装和外表打扮,还要按照以下三点来做好个人形象:
1)“理想化”,也就是说要搞清楚自己所处情境的预期,也即自己所在舞台的规则,严格按照理想的标准去表演。
2)“神秘化”,就是把后台藏好,不要轻易被观众看到。所谓距离产生美,这样才能保证你给别人留下的印象都是你在台前想表现的形象。
3)“挑选观众和剧组伙伴”,是指在不同的观众面前表演不同的剧目,而且要寻找不拆台的剧组伙伴。
让我们都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好演员吧!
s�۲�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