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红颜祸水慈禧太后颠覆江山
虽然中华文华博大精深,但对女子的歧视也从来都是根深蒂固的。且不说孔夫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单单一句“牝鸡司晨”就为多少腥风血雨提供了理由,然而更残酷的是牝鸡司晨真的带来了不幸,与我们时代最接近的例子就是那位有名的老佛爷慈禧太后。
慈禧出身于叶赫那拉氏。也有野史例外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尤其是一句“兴于叶赫,亡于叶赫”,更加为慈禧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叶赫部非常的强大,因为世代的联姻,努尔哈赤在统一蒙古与东北其他各部落的战争中得到了叶赫部的支持,谁知当努尔哈赤结束了对外的统一战争时,竟调转兵锋直指叶赫部,努尔哈赤并没有直接下令攻城而是将叶赫部围困了三天三夜,要求他们投降,理由是我们同为女真族应当互相团结,组成一个强大的部族在能够和明朝相抵抗,可叶赫部的人却不愿意被别人统治,更不想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卖命。叶赫部的人没有一个向努尔哈赤投降的,这也引得他大为恼怒,于是下令进攻,下令屠城,叶赫部将近上万人遭到屠杀。叶赫部的首领在临死前发出诅咒说“即使我叶赫部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上你们爱新觉罗家族灭亡”!也据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朝的皇帝都避免立叶赫家族的女人为后,而大清帝国正是在出身于叶赫那拉氏的慈禧主政下才慢慢地走向了灭亡,因此后人都说叶赫部首领的诅咒应验在了慈禧身上。但是这种猜测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也无法去佐证了。
实际上,慈禧叶赫那拉氏的出身并没有影响到她,在咸丰二年慈禧被选入宫中冰杯咸丰赐号位兰贵人,这就是日后执掌大清帝国进半个世纪的女人慈禧太后。慈禧升的也很快,从贵人到贵妃,而且是咸丰皇帝唯一儿子的父亲。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拥有了无限的未来。
咸丰皇帝尝尝沉迷于酒色之中,对政务又不太上心,于是慈禧很早就开始帮助丈夫打理政务了,但让人们真正认识这个女人心机深沉的一面是在“辛酉政变”的时候,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在去世之前选择了肃顺等八位辅命大臣,辅佐年幼的皇子,咸丰皇帝这个计划看似周密,但还是低估了自己枕边人的欲望,那时的慈禧年纪才二十来岁,儿子还非常年幼,她也快成为太后眼看无上打权力就要落到自己的手上,可是肃顺这些大臣却完全控制住了热河,一些政令都出自他们的手上,这让热衷于权力鄂妃慈禧如何能够接受?她心想必须找到一个有权力也有地位的同盟,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恭亲王奕訢,他是咸丰皇帝的亲弟弟,当年也是二人争夺皇位最为激烈,咸丰皇帝胜出后把他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而且奕訢才华出众,还有一大批跟随的官员,同时奕訢现在目前只想将大清的江山稳固住对皇位暂时没有太大的念想。可以以说他是最好的人选。
于是慈禧也想尽了办法出去联系恭亲王奕訢,通过派遣自己身边的小太监最终骗过了那些辅政大臣,成功的将慈禧的亲笔信交给了恭亲王奕訢,信中表达出了希望奕訢支持自己政变的愿望,除了恭亲王之外,慈禧还笼络了一批反对肃顺等人不满的官员,最终在辛酉年九月二十九日,也就是1861年11月1日,慈禧正式成为慈禧太后,并且按照信中的计划开始发动政变。恭亲王带着文武百官在德胜门迎接太后,慈禧表现出一副憔悴的样子,在众多官员面前哭诉辅政大臣们是如何欺负她们孤儿寡母的,在恭亲王和慈禧的操控下,舆论很快就倒向了慈禧这一边,至此肃顺等辅政大臣完全没有了反抗之力,慈禧一举翻盘,将肃顺斩立决,命令载垣,端华自尽,其他五位大臣革职查办,慈禧知道自己虽然获胜但是根基不稳因此也并没有过多的追究其他人的责任,只是把几个主谋处决了,更加让人叫绝的是她竟然让人将这些辅政大臣家中的书信当中公开并且放火烧了,这种做法和官渡之战的曹操做法如出一辙,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慈禧的政治智慧。
到了同治皇帝登基的时候,他才年仅六岁,是清朝及时上第三个幼年登基的皇帝,慈禧对他抱有无限的期待,慈禧为他选择了当时中国最有学问的四个人做他的老师,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代英主。在此后的十年里,慈禧极力地维护着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积极支持洋务运动,把自己的心思全都放在处理政务之上,她希望在儿子成年之后交给儿子的是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可是事与愿违,同治皇帝在17岁的时候竟然还无法读懂奏折,更加让人难以启齿的是,同治皇帝放着后宫三千佳丽不顾,却跑去妓院寻欢作乐。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同治皇帝在年仅19岁的时候就暴毙身亡了。而对于同治皇帝身亡的原因也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他经常出入青楼等地,染上了梅毒,也有的人认为他是死于天花,记载有很多,但还是无法确定他真正死因到底为何。
可能是自己唯一的儿子死去,让慈禧也失去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她不再积极地维护一个庞大帝国的运转了,开始享乐起来,她决定在她六十岁大寿的时候为自己举办一场隆重的寿宴,朝中文武大臣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挪用海军用于更换新式战舰的军费三千万两白银。寿宴的准备活动在紧张地进行着,但挪用海军军费的恶棍比任何人预料的都快。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清朝损失了号称当时亚洲最强舰队的北洋舰队,大清帝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部分官员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纷纷上书要求停办寿宴,将做寿宴的钱当做军费。慈禧更觉得生气,也就有了那句“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悲剧就从此刻开始,大清帝国开始不断地割地赔款,慢慢地走向灭亡之地。
1909年慈禧这个把持大清帝国朝政将近半个世纪的女人中午抛下了这个千疮百孔,内忧外患呢江山社稷,离开了人世,死时74岁。
但是慈禧想着自己就算是死了也要享受,她在自己的陵墓中用了大量的珍贵硬木来装修,并且装饰贴金扫赤的工艺,除此之外她还把酷爱的奇珍异宝一同陪葬在棺内,总价值高达一亿两白银,民间传说她把大清帝国300年来的积蓄中的一半带到了陵墓中,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如自己所愿,在1928年的时候,军阀孙殿英把慈禧的陵墓盗了,不仅把陵墓中的财产全部掠夺走,还把慈禧的尸体暴露在棺材外面,慈禧希望自己在死后仍然能够继续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的梦想,最终还是化为一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