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了,我们也该为2015做个总结了,今天我们先来总结怎么做会投资失败。
先讲三个故事。
1:失败的房产投资
朋友小D前段时间和我聊天,总结2015年的投资收获。
15年初股票上涨的一大波他抓住了,5000点以前就撤出来,本金不多的他在这个波段里也赚了超不多2,30万。
作为一个没有经历过上次股灾的年轻人,他已经是我见过的做得很好的了。
可他依然愁眉苦脸。
我问他为啥,他说起了自己父母的故事。
D爸妈生活在一个三线城市,13年底的时候,有次去买菜,在菜市场门口拿到了当地一家很有名气的地产商的传单,在介绍当地滨江路的一个新建豪华小区。
老人在当地已经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有150多平米,想着小D以后会老家一起住,够宽敞。
说到这里,小D忍不住嘟囔了一句,我以后怎么可能在老家长住,新的家庭,事业,朋友都在这边,以后在这边买房,把爸妈接过来才是正事。
D爸妈看到这个豪华小区,就不淡定了。那个区域是他们心目中的黄金区域,前有学校后有幼儿园,觉得如果能住在哪里,小D以后的孩子一直到中学的教育问题都能解决了。再加上小区的环境的确在当地算一流。看了几次之后,俩老就到售楼部,一次性付款买了两套房子,打算一套给小D,一套自住。
结果,15年的时候,再一看,那两套房子还是毛坯,没有人住过也没法出租,已经贬值30%了。
“接下来我还要想办法说服他们把这两套房子卖了,以后三线城市的房价很难再涨上去了,现在不是说,除了北上广深这类超一线城市,其余城市都是库存大过需求么?我们那儿就是这样,很多13年交的房子到现在都没人入住,到了晚上,经常整个整个小区都是黑的。”
“但愿今年能卖出去吧,亏个30%是我的极限了,你说,我妈那种连买菜便宜5分钱都能讲半天的人,这大100万的钱,怎么都不和我商量一下就花出去了呢!”
买菜便宜5分钱都要讲半天,100万的投资分分钟花出去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一件。
2:冲动的股票投机者
黑哥是一个银行从业人员,在某省会城市,月入大概5K吧。平常的生活很简单,家里有房有车,小日子过得很节省,兴趣爱好不算广泛,除了爱找一些附近的农家乐当做旅游,就是炒股票了。
黑哥的节省到什么地步呢,每周3,5固定去离家最近的超市购买生活所需,因为有5%会员优惠;所有填写调查券送毛巾送杯子的活动都乐此不疲地参加。最夸张的一次,是有次在超市一个VIP会员价没享受到,在收银口和工作人员理论了半个小时,最后省了5块钱。在他看来,能省钱的事情,花多少时间都愿意去做。
然而一旦涉及到股票,他就不淡定了。
今天听说一个股票有内幕消息,这两天必涨,就马上把其他股票卖了追这只股票;看到股吧里面有人在热烈讨论某只股票,马上就看大家的结论是卖是买,然后操作。
总怕买晚了就没得赚了。
结果5年下来,本金亏了80%,直到14年底才逐渐起色,15年初差点回本,没逃过5100点的暴跌,现在又是40%的亏损。
我问他,一个月大概操作多少次,他看怪物一样地看着我,每天至少5,6次吧,我买了十多只股票呢,不盯紧点怎么行!
每天5,6次,每个月100次+,再考虑到每次收费都是双向,一年下来,你的交易费都不是比小数字!
他赶紧从软件里面查了一下过去1年的交易费用,果然,6000+大洋就这么花出去了。
另外,每天5,6次操作,正确的有多少呢?你花了多少时间了解背景,做出判断?我继续问。
每次大概10分钟不到吧,有时候看着热门股票涨得快,怕再不买来不及了,1分钟不到就会决定要买下来。他回答。
愿意花半个小时去省5块钱,却只花1分钟来决定几万元的投入?我问他。
他沉默了一会,然后说,我从来没这么计算过时间和金钱的关系。
3: 利令智昏的P2P投资
见到小P, 是件很偶然的事情。朋友聚会上,我们一群人都嘻嘻哈哈互损打趣,她一个人坐在沙发角落里,眼睛平视前方,眉头微皱。
金融专业背景的她,是个小富二代,刚到上海她家亲戚就帮她搞定了某股份制银行的编制身份,房子车子都不发愁,还有个从高中开始单恋追了她n年的二十四孝男友。
以前每天都能看到她各种吃喝玩乐的自拍。这样发愁的样子,倒是从来没见过。
仔细询问,才知道她碰上大事了。
年初因为受不了银行的僵化体制,一眼望穿未来30年工作的场景,便受到另外一个朋友邀约跳到了一家P2P平台做运营。
和老板相处下来,觉得老板人义气,再加上平台上收益也的确不错,一般都在14%-20%之间,自己小投了几把之后,就开始呼朋唤友让大家一起来投了。
结果不到3个月,就开始发生兑付困难。自己加上朋友的钱,一共800万,目前都取不出来。
“我明明是学金融的,当时看到一些不正常的财务数据,我怎么就一点都没放在心上呢?有些客户的坏账烂账一直没解决,我们还在继续和对方合作。还有几笔很大的借贷,资料一直没对用户完整公开,老板和财务说没问题,我也就信了。
结果9月份以后,这几笔大款子就开始出问题了,没一次能够按时还本息(平台式等额本息式),到10月份,连电话都不接了。老板每个月都要亲自跑过去追债。
这些事情,我现在看,明明就是不可以做的贷款,风险太高!可当时怎么就觉得没问题,还拉着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投了呢!“
米虫我忍不住了,开始放鞭炮:
你明明是学金融的,怎么当时就对这些风险闭眼不见呢?这叫做利令智昏!
平台要给用户14-20%的利息,平台收贷款方多少利息才能回本?24%以上了吧?
现在经济情况这么不好,什么企业可以接受这么高的利息还非得到你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来贷款?那肯定是别的地方贷不了,违约风险很高的企业呀!
再说了,你们风控怎么做的?直接走老板通道就不用出示完整的调查资料,担保资料,抵押资料了?风控是p2p的生命线,你们却扔到一边。这样的平台不倒谁倒?
下一步,必须要走法律途径了,你们要尽快去找律师维权,越早越快越好!
4:失败的总结
投资失败的故事,还有很多。
有炒港股的朋友,贪图一时便宜买入垃圾股,结果垃圾股最后合并再冲新低让他资产直接缩水90%。
有朋友12年觉得A股到底了,把300万上海世纪公园附近的公寓卖掉冲入股市,15年发现资金在股市虽然涨到了400万,但之前卖出去的房子已经价值千万。
有暴发户07年把准备买别墅的100万买了辆玛莎拉蒂,现在玛莎拉蒂还是100万,想买的别墅已经要价700万。
。。。。。。
所有的这些失败,在我看来,都可以归结于以下原因:
1)赌徒心态,越大的金额,越想投机。不经过缜密地调查研究就轻易做出判断。
如果5块钱值得你用半个小时去争取,那么5万块钱,花1天的时间精力来调查,思考,讨论不算多;100万,花一个月的时间精力来调查,思考,讨论,甚至说服自己不要做,都不算多。
而在赌徒心态下,人们往往为了5块钱花了半小时,50万却只花1分钟。
2)利令智昏,便只看到收益,忘了和收益成正比的是风险。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超高的收益,一定意味着超高的风险。否则一定会快速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然后增加供应降低收益,走入供给平衡。
回忆一下余额宝从最开始高达6%以上的7天年化收益到现在3%不到,这就是供给平衡的必然结果。
如何去评价一项投资收益是否超高?可以以5年国债收益来作为市场无风险利率的基准:14年发行的5年国债票面利率是5.41%,所以15%-20%收益的投资产品,风险怎么可能低?
3)一叶障目,投资不从全盘资产收益来考虑,消耗大量机会成本。
如果12年卖房的朋友没有把房子卖掉,他的资产现在要多600万,再加上出租的租金,每个月生活能过得更好。
如果炒港股的朋友没有抄底垃圾股,而是转投美股,正好之后可以赶上美股发展的好年景。
这里其实可以就资产配置谈更多,暂时不展开了,以后聊。
所以,投资失败并不是天注定,如果你知道这些坑,提前做好准备,也许你的2016年投资,会和他们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