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细节,越来越多关注于此,产品也好,服务也好,设计也是,做到极致。
在看到一样成品,整体感觉不错,分析时,总是细节制胜。比如昨天无意间看了一场蒙面歌王,嘉宾甚至连流浪者的袜子颜色设计都注意到,不过整体搭配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而自己体验最深还是设计之前做的那款APP,我自己做一个页面时,输入框、按钮、解释性文字,总是觉得不好看,乱七八糟,后来boss点评,字体选择、字体大小,该对齐的没有对齐,留白空间这些造成页面难看,一个好的页面,对齐很重要,1px的差别都不能忽视。Boss是一个很注重极致的人,这个“1px”对我影响很深,当然调试的时候也是极度怨恨的,细节是需要功夫做的。图片的分辨率,截图时要算好大小,不要拉伸图片破坏原来的像素,这些都是boss教的。
然而,很多东西,必须教了才能注意到,看到别人做到了极致,去点评分析时,“哦,他之所以看着好,看着专业,是细节取胜。”评论多简单,注意了细节,可是自己来做的时候,若无人监督,总是差不多就好,功能性最重要嘛,赶时间赶进度啊,种种理由都有。而且很多时候,是注意到要评论时可能去分析一下这个东西好的原因,能注意到那些制作者的细节,大多时候,也只是匆匆一过,“哦,看了,蛮好,我知道了这个info。”就过了,它的好,具体好在哪里,没有分析。
今天看到一幅图,是由四副小图构成,四种虾饺,广东茶文化的一种点心,粗粗一看,觉得都差不多,四个碟子,装着四五虾饺,恩,很好吃,我也喜欢吃,就这么想,并未觉得四张小图有什么区别,看了文章才知道,放这四个图不只是告诉读者虾饺的样子,其实是分析了什么是好的虾饺,图二皮太厚,看不到虾的样了,图三为了保持整只虾,饺的外形便丑了,图四皮破了,如果不看文字,我压根就没注意到四张图的区别,顿时觉得自己眼睛的麻木,太习惯于浏览信息,贪心于获取更多的信息。看尤如此,所以我做东西时,一般情况下,一味图快了。对很多事物也抱着差不多的心态,以前觉得自己是吃货,可以为了一种小吃辗转车程,但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挑剔的舌头,大部分食物,不太辣合胃口,便可以是美食了,色香味,色相佳很加分,味的品,其实真说不出个所以然,咖啡、红酒的品,油画瓷器的品,都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水平。没有深入的积累,便谈不上品,要能尝,也许需要以会为基础,而自己却总是沉不下心学习,会觉得无聊,没人说话没人逛街,为什么不能列一个计划,安安静静学点什么。
而自己的急性子,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小时候学写字,每天学一、二十个汉字,语文老师布置作业每个字写50遍,回到家写得慢了天便黑了,那个时候点蜡烛,本子上总是弄脏,有时候上课写字时,老师目光一扫,“难怪你叫曼曼,写字真是慢,应该给你起个名字叫快快的。”全班大笑,此后便刻意加快速度,自然课的老师每次讲解完考试的试卷后,错题罚抄10遍,加题目,现在回想,小时候的记忆法便是一个字,写。有时候错题实在多,会拿着三支笔绑在一起,写一遍当三遍,但笔拿多了,手不好写,字也很丑,所以还是一支笔,加快速度,那个时候写字简直飞起来,写得最快总是在小伙伴中间得意得很,快也便成为荣誉的标志了,这种比速度,一是更加恶化了自己的急,二是字写得相当丑,现在都羡慕那些字体很漂亮的人。想起自己的名字,估计老爸也是体会到他自己急性子的恶果,所以想让我慢一些,倒是事与愿违了。自己印象中唯一一件称得上细节取得赞扬的事,是有一回老妈让我洗锅盖,乡间多烧大灶,用砖头搭的灶台,顶一口铁锅,一般都很大,铁锅配得锅盖也比较大,因为烧柴,黑烟和油烟,锅盖用了一段时间后,银色的表面总是完全被染成黑黄色,油腻腻,很难洗,以前都是老妈自己洗,那天似乎弟弟发生了什么情况,她便让我帮忙,我拿着清洁球、洗洁剂和锅盖演着屋后的小路去了河边,小时候洗衣担水都是屋后那条河,夏天中午时分,太阳很大,我回到家时满身大汗,本来是随便洗干净就好,我那天硬是把所有油渍和发黄的东西全部擦得干干净净,恢复锅盖刚买回来的银色,老妈当时很吃惊,对弟弟说,你看你姐姐洗得锅盖多干净。
同样一件事,注重细节便会花费超过于平常一般概念里完成这件事的一倍甚至多倍时间,那天洗锅盖我估计洗了一个小时,还有我一个友人做饭,她是一个很求精的人,菜一定要清洗理得妥妥当当,肉类和青菜严格区分,装肉的盘一定要开水烫,会有寄生虫或细菌,她说,吃饭的碗和筷子使用之前也要烫,什么菜配什么料,她每次做饭,三个菜也得一两个小时,但是厨房所有的东西做完饭之后也干净整洁。我很佩服愿意花时间精工细作的人,就像罗永浩说的工匠精神,手机的每个界面都是仔细研究设计的,craftsmen,一个很让人敬重的词。日本人似乎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我喜欢吃寿司,看过寿司之神,一辈子就做好这一件事。这样的匠人精神在日本很普遍,似乎他们国人国情便不急于求成,时间慢慢打磨,比如他们日本人修复古书,要修复一本五十页的古籍,可以动用三十人,花半年或者以上的时间修补,二中国,总数超过三千万册的古书,人员不足一百,一本古书,两个人花两个星期就修好了。看《小姨多鹤》,多鹤几岁便被中国人买回家养大,但她爱干净的习惯并未被打磨,水泥的地板也要弄得锃亮,窗户是整栋楼里最最干净的,她为了这干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差不多就好,凑合真的可以应付很多事,速度快会得到褒奖,但求精致这种心态却不是轻易能养成,关注于细节,不是说你想要关注就能发现了,还是要有这种习惯,做每一件事都能丝丝入微的严谨,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注意到,花时间和精力,我想我缺这一点,什么都求快,只是看功能,省出来的空闲时间又觉得无聊,恶性循环如此。为什么不能好好专注于当前的事,从洗干净一个碗开始,搽干净地板和桌子,整理好周围的一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