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对比、对齐以及亲密性是版式设计中的四大原则,各种排版形式与规则都是基于这四大原则衍生而来,而掌握这些具有指导性的设计原则,能够帮助到我们在短时间内,更快更好的达成设计目标。本期给大家讲解四大原则之一一对比原则。
“对比”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设计时避免页面上的视觉元素太过于相似,如果元素之间是为了有所不同,那么加大反差,确保对比是明显并且清晰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发现对比的存在,对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人们习惯了生活中的对比,如果画面没有对比,会让人感觉很单调乏味。对比可以突出重点,使版面具有层次感,内容要点展示更有条理,对比关系越清晰,视觉效果越强烈。有了对比,画面才会活泼、主次分明。
恰当的对比可以很好的制造出焦点(画面主体),在版式编排中,有效利用视觉差异,通过构成 要素之间的对比,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主体部分上来,提高版面的注目效果,是版式设计重中之重。
利用鲜明的对比,可以形成强有力的反差效果,能第一时间让读者 捕抓到主体和重点。此案例主要采用了色彩对比,主体人物和文字在版面中都异常显眼,因为它相比周围的视觉元素产生了很强的差异性。
对比是为版面建立有组织的层次结构最有效的方法。强烈的对比可以形成视觉落差,建立,良好的信息层次感,增强版面的节奏和明快感。
通过对比的形式可以避免版面的单调与平淡,使版面更加鲜活、生动,产生良好的视觉体验,激发读者阅读和观看的兴趣。
用方向、大小和色彩形成对比,使标题与正文的层级更清晰明了,同时加入肌理对比为主体打造立体感,让版面更活泼,更抓人眼球。
理论上元素的一切可改变特征都是形成对比,本期只举例部分常用的文字编排对比形式。
通过放大视觉元素体量之间的差异,来达到制造视觉冲突的效果。视觉元素体量大小上形成层级的划分,体量越大则层级越高,也就越突出。
在版面需要呈现的信息里一般会有标题、小标题、内文之分,也会有重点信息和非重点信息,把重要的信息放大,次要信息则缩小处理,就形成了大小对比。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次要信息对重要信息的干扰,使之更容易被接收,大小对比还能使版面的层次更丰富。
粗的字体比较沉重,细的字体比较轻盈,字体粗细变化形成了轻重对比。主体信息可以用较粗的字体,次要信息使用较细的字体,利用这种手法制造视觉流程,引导受众阅读信息。
上一期重复原则案例实操中,只使用了思源黑体一种字体,但是采用不同的字体大小和粗细对比,也可以很好的区分信息主次层级。
如果版面里的信息比较多,而只使用一种字体的话,也许会显得单调,用字型进行对比,既能把不同信息区别开来,也能丰富版面。
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气质,而字型的对比就是不同气质的碰撞。在进行字型对比的时候 ,也要深层次的考虑:字型的选择是否和主体内容想匹配,字体的风格能形成多大反差等。
运用色彩对比可以有效的突出重点、区分信息,还可以起到装饰画面的作用。
大面积的背景色与少量的主体色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效果,能够第一时间吧读者视觉引导到文字信息和主角上。
高明度、高饱和度的黄色主体文字和低明度、高冷的黑色背景形成强烈反差,使版面充满活力,也有效突出了文字信息。
把版面中的文字信息分别朝不同的方向排列,可以有效增加版面的动感或者空间感。
将大段的文字密集排版,可以让文字形成块状,视觉上更紧凑。剩下来的大面积可以用来展示画面主题,通过这样的疏密变化不但可以形成好的阅读节奏,也能更强化主题。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触感和视觉体现。文字或背景添加肌理,运用粗糙与细腻、质朴与华丽、厚重与轻薄等对比,可以增添画面的丰富度和表现力。
主体“叶”书法字有着手写的动感,本身就具有质感,置入水墨的纹理进一步强调了效果。可以很好的区分文字信息的主次关系,也增加了画面的视觉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在版式设计中常把有扩散感或具有流动性的图形或文字的编排称为“动”;而把水平或垂直性强、具有稳定性的图形或文字的编排称为“静”。“动”使整个版面充满活力, 获得更高的注目度,而“静”使版面具有稳定的效果,将两者相结合可以产生一定的空间层次感。
电影海报《影》恣意狂放的反白书法字作为背景具有强烈动感,和主角的静形成鲜明的对比,阴阳与刚柔并济,反映出浓浓的古典中式美学。
版式设计并不局限于一个平面上的层次,也可以让元素有一些前后关系。文字与形象之间叠压或前后错落编排,使版面出现层次关系,让版面更生动活泼。
虚实对比也可以营造出空间层次,使用虚化的背景来突出前景,不仅能突出重点信息,而且能够较好营造氛围感、场景感和立体感。
使用远近对比体现空间关系,根据透视原理,近则大,远则小,可以营造出近景、中景、远景的画面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