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孩子尿床了。等我醒来,发现已经湿了一大片,凉飕飕,孩子就在湿地里睡。其实看到孩子这个可怜的模样,当妈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心疼孩子,然而,我没有。我瞬间感觉到很生气,因为就在一个小时前,我特意抱起孩子把尿,但是孩子死活不愿意尿,使劲犟。看到孩子这个反应,我想着他可能没有尿吧,毕竟以前有整晚没尿的。我没有坚持,重新把孩子送回床上睡了。
此刻,我生气,我愤怒,更多的是怪孩子。如果刚才他配合尿,这会肯定不会尿床上。
看着滩涂一片,我想到的是没地方睡了,明天还要洗床单被罩,还要晒被褥……啊!好痛苦!以前面对老大尿床后的生气、愤怒的我又瞬间回来了。我控制不住地开始训斥孩子,絮絮叨叨地数落,甚至威胁说:“明天晚上妈妈把你尿的时候,如果你不尿,妈妈就要打你屁股!”一边折腾孩子换衣服,一边发泄自己的情绪。
重新审视自己,我发现此刻的我真是太可怕了!孩子的心里会不会想:“我的妈妈变成了大恶魔!”天哪!仅仅因为一个四岁孩子尿床,我就变成恶魔啦?太可怕了!这还是我吗?还是学习后的我吗?
虽然我愤怒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此时的我咆哮,放狠话有什么意义?如果孩子真的再次因为不配合而尿床了,难得我真的要打他屁股吗?院长说过不要脱了裤子打孩子屁股,有可能会给孩子留心理阴影,长大后可能会有性功能障碍。我肯定不能真的打孩子屁股!没有那么狠的心就不要说那么狠的话!
孩子尿床了,我不赶紧收拾,而是先发泄一通,除了让自己嘴上痛快了,还有什么好处?这个场景会不会永远印在孩子的心里:我一尿床,就被妈妈训斥,咆哮。妈妈不能容忍我的尿床。这种心理阴影要是跟孩子很多很多年,那我得多内疚啊!试想,换了是我,我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我希望这个妈妈始终是温柔的,她只会在我尿床后默默地收拾,给我换上干净衣服,给我找地方睡,把我收拾得舒舒服服的,这样即便我尿床了,我也没有羞愧心理,我还是心安的。我的孩子,肯定也是希望自己的妈妈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不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妈妈呢?
我这样气呼呼的,除了把自己身体气出毛病,有什么好处?一点好处也没有!
我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怎样避免孩子下一次尿床。孩子四岁了,我开始着意训练他晚上不穿尿不湿,这个过程如何过度?其实是我事先没有规划好。如果真该生气,我该气的是自己,是自己没有做好规划,自己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帮助孩子。
有了这些觉察,下一次再遇到孩子尿床,我一定要学会智慧地处理,不能再做任性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