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是值得反复看的,这部荒诞悲喜剧,不得不让人深思。其实,与其说它是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人性的舞台剧。下面直接就剧中人物说说我的看法。
魁山。很小气的人,做什么事都不愿意出钱,只在乎两样东西。爱和钱。爱破灭了,最后蜕变为眼里心中只有钱。为了钱和谋生,转变为“汉奸”。
铁男。外刚内怂,典型的东北人。只有肌肉、暴脾气和武力,没有头脑。自以为不怕死,每次都横的不要不要的,大呼小叫,动不动拍案叫板,不考虑别人和大局。但真的当子弹从他脸上飞过,他就彻底服了!真是不打不服的人。从此180度大转变,动不动就认输,动不动就下跪。也沦为“汉奸”,牺牲别人以及自己的尊严,美其名曰“卧薪尝胆”。人格尊严都丢了,这样的蜕变,即使最后成功找到机会把敌人绳之以法了,那又怎么样?人是很难变回去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有纯真人格和尊严的人了。其实,越王勾践最后卧薪尝胆成功了之后,他的人格和良知其实也已经变了。从后面头等功臣范蠡的那句书信中就可以看出来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校长看似无私,其实非常自私。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当然了他把自己的梦想美化为“为了农村小孩的教育”——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牺牲一曼,一曼也愚蠢到很愿意被利用和牺牲。他总是拿着他的那“无私”梦想,来让别人帮他,绑架别人的道德,铜匠、魁山、一曼、铁男,都是他可以牺牲的对象。但他始终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牺牲。在美国佬问他女儿——假扮“死去”的铜匠的未婚妻,有什么愿望的时候,校长的自私暴露无遗,他没有说什么改善学校,给上不起学的孩子做慈善,没有为跟随他多年的老师们着想,只是想到让他女儿去美国。最后,她女儿要被迫和铜匠结婚的时候,他几近疯狂、痛不欲生——终于,他的“无私”梦想还是把他的女儿也给搭进来了,这是他万万不愿意的!闹剧结束了之后,他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女儿送走。
铜匠。一个被一曼睡服的铜匠,当了真,对一曼投入了真感情,在骄横的母老虎老婆面前,勇敢保护一曼。这里说实在的,要为他点赞,他终于是勇敢了一把,像个男子汉。但是,当一曼为了学校而违背良心,说只是把铜匠当牲口的时候。铜匠的爱、自尊和人格都彻底得践踏和粉碎。他由此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开始疯狂报复和借着所有人来羞辱一曼。最终,一曼也是自杀了。由此说明,人啊,应该要经得起打击,不要在打击面前蜕变成更坏的人格,因为很多事情其实是有误会的,他人都有他的苦衷的,你轻易蜕变了后,当得知真相的时候,你也会后悔莫及,因为你的路已经越走越远,很难回头了。
校长女儿其实是对的。说一个谎就要用无数个谎来圆。你自以为计划周密,可别人不一定好好配合你完成这场戏。由于人性的贪婪、不确定和环境的不可控,你很难保证你的戏能够顺利演完。事实上,多半是节外生枝,一环扣一环,戏上加戏,谎言背后又是谎言……
此外,明代第一圣人也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王守仁)说过,因为我有可以分清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天理就在我心中。而当我遇到不公时,良知是知道的。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可很多人却违背了良知的指引,做了缩头乌龟。他本人违背良知时他是知道的,因为他受到不公正待遇未反抗时心里会很难受,心里受到了伤害。
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最根本的就是不要做自己的心的奴隶。让你的心不要迷信权威,不要人云亦云,吠声吠影,更不要违背自己的良知,逆来顺受,甘心做“权威”的牺牲品。
通过违背良知而得到的名利权势,会时刻牵引着你的心,你总会担心失去它们,恐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人必须在良知的指引下去争取你应得的东西,才有可能拥有选择是否恐惧的自由。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的破除心中贼的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