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复工专列”背后的的民意期待
2月26日,由重庆北至北京西站的Z4次务工人员专列,搭载着167名复工复产人员缓缓驶入北京西站。该趟列车共有旅客470人,其中167人为集中返京务工人员。他们由重庆北上车,到京后由北京建工集团统一管理。务工人员出站后,搭乘6辆专车,分赴北京朝阳医院东院、怀柔科学城和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3个建设项目。(2月26日中新网)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成为民意中响亮的声音,国家部委也做出部署。然而,复工不是一拥而上,需要周密安排,通过专门运输的方式,方便复工人员顺利返岗,同时最大限度防止交叉感染,可以说契合民意期待。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复工复产既是国家要求,也是紧要任务。截至26日午间,共13省区市先后下调应急响应级别。此外,浙江省提出17条规定分类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2条措施,上海探索弹性工时、轮流到岗等积极复工方式。一边是政府支持鼓励复工,另一边却是复工人员回不去,在此情况下开行复工专列,真抓实干地支持企业生产,彰显了各级政府和铁路部门审时度势、主动作为的大局观,得到了民众好评。
做好返程运输工作是顺利复工的重要环节。复工复产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相比于复工后集中管理,如何安全运送分散全国各地的复工人员,考验着铁路部门的客运服务能力和防疫水平。铁路部门一方面采取灵活的运输方案,主动与企业联系,做到“按需开车”。另一方面,实行“点对点”运输,沿途不办理旅客程降。在防疫上,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严格落实消毒通风保洁措施、设置隔离席位、发放防疫手册、提供扫码订餐服务等措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复工复产不是铁路一家的事情,它离不开政府协调、铁路科学调度、务工人员配合以及企业及时接驳,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克时艰。
复工专列具有示范意义。复工复产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发扬务实创新的精神,出实招、出新招,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着想。复工专列并非空穴来风,此前推出的务工专列、学生专列、扶贫专列,就已证明定制运输的有效性。这种“点对点、一站式”服务,通过政府、铁路和企业的合作,实现疫情下“三门无缝接力”复工模式,对于全国各地的企业复工都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而民航、公路、水运等部门不妨借鉴此种运输方式,为不同地域、不同交通水平下的企业复工,提供有效运输支持。
复工专列体现了社会的体贴与温度。战“疫”的曙光已经初现,相信在政府、交通、企业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必将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胜利。
作者:赵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