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载:朋,古文写作“鳳”,像凤的形象,凤高翔时多以万计的鸟群追随,因此用凤翔之形作为“朋党”的“朋”字。
此多为古意,但已见结朋而友之意,众鸟随之为朋,即身份、目标一致。对“朋”之意,笔者近几天萌生出另外的释义,众位且听道来。
“朋”,左右双“月”。古人以单“月”为相思、念乡,“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思谁?念谁?古代由于交通工具的不便,离别可能代表着再无相见之时,而对于友人、亲人、爱人更是如此,天各一方身无相见之法,在元宵、中秋团圆之夜,相思之情犹切,此时“海上生明月”你我而“天涯共此时”,唯有月亮是联系思念的纽带,望月思念之人必是情深意切、管鲍之交,而故一人一月,是为“朋”(古汉语“朋”无月象,似玉、羽,此月意为笔者为释义而加)。
为何“朋”不以双“人”而作为“从”。单字“人”泛指社会上所有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是所有人的总和,其中包含众多,好人坏人、男人女人等等,而在所有人中能够使两人相识相知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在身边所有熟知的人的影响下,我们产生了自己的人生观、家庭观、爱情观,而他们也就是我们的亲人、家人、爱人,在此之外所有给予自己人生某个阶段重要影响的人是为朋友,朋友是与自己三观相符,而人,两个人,月亮尚有阴晴圆缺,又怎能祈求两个人有共同的悲欢之情呢?是故“人”不为“友”,朋友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