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语文课,新开了一篇课文——《海滨小城》。我问孩子们:“你们之中有见过大海的同学吗?请举手。”我又补充了一句,“是真的大海,电视上看的不算哦。”
令我吃惊的是,很多娃很自信的举手了。口里喊着,“我见过,我见过,我真的见过!”我心里颇感欣慰。作为一所城郊的小学校,很多学生是进城务工子女。竟然有这么多孩子见过真的大海。说明他们的暑假还是很棒的,起码去过海边旅行。
我叫了其中一个孩子,让他分享一下他见过的大海。孩子很自信的说:“天是蓝色的,海也是蓝色的,天上还有海鸥在飞。”没错,是大海。我问,“你是去哪里看的海?”他回答:“红碱淖。还有大轮船呢!”同学们听了,有的不出声,有的纠正道:“那是河,不是海。”有的说:“不对,不对,那不是河,那是湖。”
教室里嚷成一片,我敲了敲桌子,告诉孩子们,红碱淖是我们陕北的一个很大的沙漠淡水湖。真的不是海。那个孩子沉默了……另一个孩子举手了,我示意他起来分享。他看着我,眼神坚定的说:“我见过大海,我们老家就有海。我家门口出去,下个坡坡就看到海了。”我很好奇,问他:“你的老家在哪里?”他说:“张家沟,混山(横山)了。”全班哄堂大笑,炸开了锅!男娃还在争辩:“不骗你们,是真的!”
我再次敲了敲桌子,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我告诉那个孩子:“我们横山是黄土高原的一个县城,离大海很远很远,你家坡下不可能有大海,应该是条河吧。”
当我再问谁见过大海的时候,教室里没有举手的孩子了。大家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见过的那条河,那个湖并不是真的海。
下课后,我心里并没有觉得这个导课有多有趣,反而心里觉得很不得劲。三年级的孩子了,没有见过大海不奇怪,但是,不知道大海是什么是不是有点奇怪。他们很兴奋很自豪的站起来分享,若有所思、怅然若失的坐下。
我们常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孩子都很聪明,眼睛里也闪着八岁孩子的童真和好奇。可是,明显他们在起跑线上慢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慢了?读书和体验!我相信是这样!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能给予这些娃的帮助就是尽可能带着他们看世界。看多一些,看远一些。最好牵着手一起去,最差也是拿起书指着让他们看。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可以在脚下,也可以在眼里。最重要的是,是否在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