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有一位国王,他叫皮克马利翁,他是一名出色的雕塑家,有一次他用大理石雕刻了一尊美女雕像,在他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爱上了这个雕像,把这座雕像当做自己的伴侣,每天和同她聊天,去庙里祈求爱神赐予他这样的妻子,爱神被他的行为所打动,赋予了雕塑生命,让他们结为了夫妇。
你相信吗?
只要你真心相信,满怀期待的去实践,你的梦想终有实现的那一天。这背后是怎样的心理起到作用?
《什么心理》,网红为何诞生?爱情为何消失?和父母沟通为何总是说了个寂寞?我们为什么这样想,那样做?这本书作者通过有趣的案例与社会心理学知识相结合,向我们解释那些我们难以理解的现象。
《什么心理》本书的作者是陈晓,他是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系硕士,从事心理学科研、教学和咨询10余年,为多家心理咨询机构和企业提供心理咨询与课程培训。
书中他用有趣的故事演绎心理学理论和研究,以一个个小故事为切入点,让人们从心理学研究的视角看清故事背后的行为逻辑。
自证式预言
自证式预言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效应。人会不自觉的按自己内心的期望来行事,最终令自己当初的预言发生。
关于自证式预言,罗森塔尔曾经做了一个“未来大有可为”实验。
在一所小学进行一个“未来发展潜能测验”,对学校全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然后在每个年级随机选出一部分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测验显示这些孩子可能比其他学生更具有发展潜力。
几个月后,研究者再次造访了这所学校,对那些孩子进行再次测验,将上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与其他学生相比,被挑选出来的学生能力增长显著,且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足可见,学生的行为容易收到老师的影响,老师如何期望对待孩子很重要。越是低龄的孩子越容易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心里暗示,当孩子自信心不足的时候,自我否定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积极引导,给孩子正面期望,孩子就会按照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跌入谷底,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最近孩子长大了,到该去幼儿园的年龄了。好心人说“给孩子送幼儿园可得做好心理准备了,孩子一般会哭好长时间才适应。”有的说“这给孩子送幼儿园,头一个星期孩子十个有八九个都得生病。”“孩子一直在你身边的,这要上幼儿园,孩子不得找妈妈啊?”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孩子就在一旁听着。我听着心里很不舒服,更别说孩子能够对幼儿园有所期待。懂得一定的心理学,就能够给孩子良好的心理暗示,能够鼓励孩子。
给孩子普及一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告诉他“在幼儿园里你能交到许多新朋友”,“在幼儿园里老师每天带着小朋友做游戏,还能学到好多知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一念之差就有不同的结果。同一件事换个角度就能够将积极乐观传递给孩子,学会鼓励、赞美孩子,会激发孩子的潜能,这样孩子就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先入为主
自证式预言具有塑造的力量。如果我们总认为孩子存在问题,或者对孩子总是消极评价,我们的看法就会影响到我们对待孩子的行为。
先入为主的偏见,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支持和寻找那些证实了自身原有信念或假设的信息。这意味着他们容易忽视那些和自身想法不太一致的信息,选择性地记住一些有利信息,并且带有偏见地去解释新信息。
在生活中流行文化里的星相学和性格分类学。如果我们事先知道他的生肖、星座、血型,比如“白羊座”。白羊座的性格特点:“易冲动、天不怕地不怕,一旦下定决心,不到黄河心不死。”当和这个人打交道,就会格外关注他性格中的这些方面。
让他表现符合星座特点时,人们就会积极回应。这种行为无意间强化了他的行为模式,使他继续表现出符合这个星座的特点。
再比如“你初次见到某人,他穿的很邋遢,抽个烟,不修边幅在你的心理对他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不管他打扮的如何,表现的如何优秀,可是无法轻易改变他在你心中的印象。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rl)是知觉主体与陌生人第一次接触或交往后的所得印象。对人们形成对人或事物的总印象具有较大影响。
这种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一般人对对方的误解往往是“深入人心”,很难再改变旧有的印象。除非,有非常深刻的新经验,才足以“扭转乾坤”。
在培养男孩女孩的方向选择上,可能很多人会潜在的认为“男孩要向理工科方面培养,女孩要向文科文艺方面培养。”或是“男孩活泼好动,女孩文静内向”。“女生其实不用那么努力读书”等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的认知偏见容易影响孩子的人生。身为父母或者老师都应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去接纳孩子的看法和要求,给予孩子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生长环境。
吸引力法则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这样一段话“
只要你真心渴望一样东西,就放手去做,因为渴望是源自天地之心;因为那就是你来到这个世间的任务。
而当你真心渴望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
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到什么,在我们这世界,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宇宙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
有关吸引力法则的书《秘密》,作者认为个体就放佛一个“人体发射塔”会向宇宙发射某种频率的脑电波,如果脑电波足够强烈就会产生所谓的“同质相吸,同频共振”,把那些能帮助个体实现梦想的能量吸引过来。
所以如果对某件事情有积极的期待,只要不断地强化这个期待,最终就有可能梦想成真。吸引力法则让人能够逆转人生,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
吸引力法则有三个阶段:
1.要求:向宇宙下订单,明确地表达你要什么
2.信念:坚定地相信你已经拥有
3. 接受:去感受实现以后的快乐和喜悦
为什么吸引力法则能够“心想事成”?
所有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心理模式。当一个人充满正面的思想、输出正向的行动,那么一定能吸引来正向的结果。反之,则会吸引过来糟糕的事情。
所谓的吸引力法则,不过是在潜意识里埋下一颗正向的种子,摆脱负面的模式,才能收获到更好的能量和结果。
稻盛和夫说过“要想成功,就要持续怀有如烈火般熊熊燃烧的热情,只有这样愿望才能渗入到潜意识。就算没有特意去意识,潜意识也会带你走上梦想成真的道路。”
启示:
自证式预言还是罗森塔尔效应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面的启示:
在教育领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对孩子(学生)很重要。
作为老师应该做到有教无类,没有性别偏见,不给孩子贴标签。要能够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因为老师或是家长的热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甚至有可能会最终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
2.人们在工作中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当与某些人相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带入自己的偏见。虽然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可还是会“以貌取人”。打破刻板印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自己和他人。
3.想要得偿所愿,就要有可视化的目标,坚定地相信你可以实现目标。相信的力量是无穷的,信念能够激发一个人无限的潜能和意志力,最后就是用行动达成所愿。
结语:
《这就是心理》中心理学的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轻松掌握,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升级我们的思维方式,理论和研究的反思,帮人们审视自己的某些固有观念,打开思考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新视角,从而提升思维能力。书中还有实用的心理学测验和练习能够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你好奇的问题,将在这本书中看到意想不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