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过去的6·1儿童节,公司所有项目组举办了一场大龄儿童的趣味运动会,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从公司集体这个层面有过全身心的放松和快乐的体验了,此外,也很分明地感受到了其他伙伴身处其中的快乐。
然而,自己疑惑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小孩快乐理所应当,而之后成长的各个阶段就比较难感受?事实上自己没那么多、也没那么容易地感受到快乐。另外,每当在节假日时,我们的直觉思维是祝福他人“XX节快乐”,难道构成我们生命大部分时间的没被标签化的普通平凡的日子就不需要或不应该快乐了么?到底什么是快乐、快乐和幸福有什么关系、影响快乐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获得快乐、不快乐人会怎么样?
我们对于快乐的感知一般是这样的:
1.婴幼儿时期的快乐和满足感源自父母,尤其是妈妈所给予的不含深情的抱持般的爱。他们以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每次的哭闹得到了回应就构成了他们的快乐。
2.儿童时期的快乐简单、纯粹,是我们认为的最为快乐、无忧无虑的阶段。这时我们的主观世界还没开始或刚刚开始建立,从婴幼儿时期一元狭小的空间脱离出来,探索外部世界,构建除家人之外的多元的关系。那时的自己,学习不是负担,下课前就完成家庭作业,然后跟伙伴们一起玩各种游戏,就会感到无比的开心和满足。
3.从青少年开始,我们的主观世界已经完成建立,接触更广阔的外部世界。这时不断丰富的内部世界不停地受到来外部世界的冲击,我们开始感到焦虑、压力、烦恼、恐惧、痛苦,似乎缺少了获得并感知快乐的能力。
我经常把快乐和满足、愉悦、幸福联系在一起,它这么重要,难道不应该成为一种刚需么?我所理解的刚需:是必不可少的,且是主动寻求而非被动接受的事物,如成长是刚需,而懒惰、贪婪则不是;如果把事情分成“正确”的、“错误”的和“容易”的、“困难”的两个不同维度,那么“正确的困难”而非“错误的容易”更应该成为刚需。
那么我们如何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增强对于快乐的感知和体验?
一、快乐能被主观选择:我们可以很大程度决定自己的幸福
大家耳熟能详的甲壳虫乐队在乐队成名前,当时乐队的鼓手不是林戈,而是彼得·贝斯特,在乐队成名前选择退出了退出乐队而留在伦敦。当甲壳虫乐队越来越出名,光芒闪耀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彼得·贝斯特则成为了伦敦一个区的一位普通的税务人员,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
多年后有记者找到他,问他没能成为伟大的甲壳虫乐队的一员的感受,结果彼得·贝斯特的回答让记者震惊,”我比在甲壳虫乐队的时候还要快乐“。
我们肯定会怀疑彼得·贝斯特是否真的快乐,他的言论可能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
在回答彼得·贝斯特是真快乐还是真悲伤之前,我们先复现一下彼得·贝斯特的心理过程。
第一步:认识到客观事实,那就是自己错过了成为甲壳虫乐队的一员;
第二步:评价这个事实,他会分析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第三步:情绪反应,就是他会根据评价的结果作出反应,也许是后悔、悲伤。
显然,这种悲伤的情绪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想有的。所以,要去掉悲伤的情绪,那我们就得改变以上三个步骤的任何一步。
但是,有些步骤无法改变,或者说非常难以改变,比如第一步的事实层面,成名前退出甲壳虫乐队就不能被改变。改变不了事实,我们就尝试来改变情绪,彼得·贝斯特不要感到后悔和悲伤,但事实上这也很困难,难以从悲伤的情绪就立刻快乐起来。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也改变不了情绪,那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彼得·贝斯特正是这样做的,他改变了对这件事情的评价。
他是这么说的:“虽然甲壳虫乐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们也惹了很多的麻烦,他们的生活不再安宁。你看约翰·列侬甚至被变态歌迷所枪杀。 而我不一样,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税收人员,但是我每天过着平静安稳而又自由的生活,所以,我认为我现在的生活比加入甲壳虫乐队更加幸福。”
那改变自己对事情的评价,真的能将不幸和贫穷变成快乐和幸福么?没有吃到的葡萄就真的是酸葡萄吗?彼得·贝斯特是真的快乐么?这是真实的,且在心理学上得到了证实——“禀赋效应”:因为拥有而喜欢。
心理学家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面的不完美的物理世界,而另一个是我们自己构建出来的心理世界,且人人都拥有扭曲现实的能力。
不管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会面对很多烦心事,会有很多不如意,这时候我们需要接纳理解外面的不完美的物理世界,同时构建我们内在的心理世界。
二、专念:活在当下是幸福法则
专念,英语名为“mindfulness”,也就是说专注当前的念头,活在当下。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在《科学》上发表过一个研究, 指出”一个走神的心是一个不快乐的心“。
他测试了全球 18岁到 88岁的 2250名受试者,发现了两个结果。
1.人们一天之中走神的时间,竟然占到清醒时间的 46.9%。也就是说,在一天之中,我们有一半时间都在做白日梦。
2.人们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即使想的是快乐的事情,幸福感也要比他们专注当下的事情时的幸福感低。
专念跟心流一样,当我们全身心地沉浸在当下所着手的事情时,我们就会忘却时间、忘却自己,体验思绪、心流在全身的涌动,从而得到深深的满足感。这样的时刻,我们就达到了身心合一的高峰体验,也能发挥出最好的自己。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身处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环境,各类媒介裹挟着用户、消费者情绪,不断地消耗着我们的注意力,所以拥有“注意力重要且稀缺”的观念很重要。
其他提升快乐的方法,如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深度的亲密关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快乐应该成为一种刚需,而获得并感知快乐的能力需要习得。快乐重要,并不代表伤心、难过就不齿,都是我们情绪力量的来源,理解、接纳、不过度抵抗,认真感受,也能转化成强大的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