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了题目,一定会问这是啥?西海是“纯青年点儿”。也就是说没有当地农户。但是也沿袭了一般农村的形式,任命了女队长。为啥?因为女孩子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比方说每个月都要来的那么一回的事儿。关于这事儿在队部里我和谢阳,李方放(当时是小队的会计)提起来都说不出口。最后可能是李方放发明的,说就管它叫“月初月末”吧。我们也不太懂,反正跟每个月的周期有关。这个这时侯你找谁请假?找我们多不好意思。这时候女队长就责无旁贷了。当然,她们的责任和作用绝不仅仅解决“月初月末”的问题。
我们的第一任女队长是李淑晶。她社会经验丰富,办事很能张罗。一次我们青年点放假回沈阳。我亲眼看见她现场机智地解决了一个难题。我们十几个人同一趟火车到沈阳站。大队还很暖心地让我们每个人都带回一袋我们自己产的大米。不知怎么回事下车一自查,我们十五个人却只有十四张票。我挨个问了一遍,谁都说买票了。怎么办?李淑晶急中生智,说“走!到门口再说”。我们都扛起大麻袋,走到了检票口。她抢先一步,告诉检票员她是进站来接我们这些人的。她的机智,大抵如此。后来她大概开始不喜欢这里,或者是感觉在这里不得志,不记得何时就转点儿走了。
接任者是于静萍。像点儿里的许多人一样,她也有个外号。如果已你知道,就不用我告诉你了。如果你不知道,那就还是继续不知道的好。我就不说了。可这外号,却恰恰说明了一件事,她有长者之风。你可能要问,这不是三国演义里人们对鲁肃评价吗?由于工作原因,在三队的女生中我和她平时接触最多。她的长者之风体现在平时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稳妥,对三队成员之间矛盾的包容。以及对我的工作无条件的支持。她体力有限,却是脏活重活带头干。比如一次我们需要维护房盖儿,就是用稻草和泥和均匀了再把这样的泥抹在房顶。在房顶上的活很重,而且梯子还不够高。于静萍自告奋勇,在我们的帮助下才爬上去。连龙义在一旁都看不下去,露出“愤青”的表情说“人家上不去就别让她上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在小队干部开会时,我发现她有时会在我讲话的时候记笔记。我当时对自己的讲话可没那么大的信心。所以几乎是故意讲的没有条理,让她没法记。可以看得出来,她真心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讲原则,有魄力和自信的队长。这样才能把三队搞好。
在美国电影《尽善尽美》中,一位社交上混的一塌糊涂的畅销书作家向一位女仆表白时说:
“You Make Me Wanna Become a Better Man”(你让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男人)。这不是我的表白,却是借用它来感谢我在西海有于静萍这样的战友。她平时仰视我,因为我个子比她高,同时我也被时刻提醒着要挺直腰板做个男子汉。像她这样的朋友我还有很多。他(她)们当年对我的尊重,评价和理解让我不敢懈怠。甚至还想成为这些朋友心目中的我,尽管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还差得很远。西海的经历让我在后来的生活中学到了珍惜,自信,和沉稳。有一位学术大师说过,做事情要“慢慢地快”。就是说要讲实效。要做,就把它做好到极致。这是我多年来想成为“A better man”的一惯的目标。我对和我一道在西海共同历练过的伙伴们心存感激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