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燕窝(作者)
三个引子。前几天听蒋勋老师讲《石头记》,说到曹先生在这部经典中,无处不在“隐恶扬善”,这是其一;现在正热闹的锣蛇之见;最后是,前几天买药寄回老家,药店小妹的陌生信任。今天看到这篇文章,与诸君共赏!
看到陶勇医生恢复门诊的消息,就想到之前看他那个访谈,印象最深的还不是他说的“在这件事情上,我能理解,但我不能宽恕”,而是他对人性善恶的理解。
他目睹贫困家庭的患儿父亲在偷钱,也看到后一次就诊时,这个父亲看到脚受伤的老太太,二话不说背起人上楼。
然后他推人及己:我们在衣食无忧时评判别人的好坏,但如果我有天穷困潦倒时,我会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吗?可能我也未必做得到。所以人性的善恶,是在环境中滋生的一个东西。
我觉得这一点很了不起。一是看得到人的脆弱性,能理解人的善恶受外力影响,是有无奈之时、复杂之时的。这是种很慈悲的看法。
同时陶医生又看得到环境对人的塑造——一个环境向善,人所处的境况好一些,就有更多善的可能。这也是种乐观的看法。
这两点是特别珍贵的。面对他人的痛苦,能尽量体谅、有慈悲心。
同时,尽可能地从实处落手,从一个人的社区环境、生活境遇,这些方面提供援助,或者说是“向善”的推力。
社会环境说到底是人缔造的,而氛围,则是由沟通构成的。看得到人的脆弱,体会得到人的复杂,而不是简单地居高临下、对弱者施加道德鞭笞,这是尊重,同时也更有可能达成人和人的良性沟通,然后找到一条更好一些的路。
想起芥川龙之介写《蜘蛛丝》。故事很简单。
“在极乐世界莲池附近散步的释迦牟尼看到了生前杀人放火的强盗键陀多在地狱的血池中挣扎,回想到键陀多曾经放生过一只蜘蛛,释迦牟尼便大发慈悲想给键陀多一次机会,于是将一根蛛丝投入地狱。
正在苦苦挣扎的键陀多看到从天而降的蛛丝喜出望外,用尽浑身力气沿蜘蛛丝向上攀爬,希望能够逃离地狱甚至登入极乐世界。
但在中途休息时发现其他罪人也源源不断地尾随其后,吃惊、愤怒的键陀多吼道:”喂,你们这些罪人,这蛛丝是我的,谁让你们爬上来的?下去,快下去!“话音刚落,蛛丝便啪的一声断开,键陀多又重新掉入地狱的血池中。(概要援引自百度百科)”
这个故事的通常解读,是说恶人或许有一念之仁,放蜘蛛一条生路,但面对道德考验时全然自私,人完全的利己主义,又是可鄙的。
但其实,不如看蛛丝。蛛丝可以承载犍陀罗和一干罪人的重量,也可以轻易地断开。将其视之为道德考验,是默认有释迦牟尼这个考验者存在。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事并非考验,是非赏非罚,也没有标准答案的。
人固然可以攀缘蛛丝而上,但蛛丝的脆弱恰恰是人的脆弱,蛛丝的刚强也是人的刚强,无神时,善恶一线的人性就是神。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轻轻一用力,抻一抻这根蛛丝。只是,你要往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