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立冬,一个朋友回南方的家陪父母,
“赶在夕阳西下之前到家了。
院子里生机勃勃,
我妈依旧是忙得停不下来。”
看着她发的朋友圈,
夕阳也是温柔了。
她平时工作很忙,
一周北京—上海往返两次那种节奏。
她在这种节奏里挤时间,
要么让父母一同去上海见面,
要么周末特意回家陪伴。
我问她为什么把自己的时间弄这么紧,
她说被“格子人生”戳到泪点,
有些爱,不怕等待太漫长,就怕来不及,
每一秒钟都是值得珍惜的。
微博曾经有一个投票活动:
外出拼搏还是陪伴父母?
55%的人选择外出拼搏,14%选择看情况,
还剩31%的人选择了陪伴父母。
数百条评论,
有人感性:父母在,不远游;
有人抱怨:现实根本没得选,没有收入怎么生存。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评论是:
带着老人外出拼搏。
这恐怕是所有北漂、沪漂、深漂的心愿吧。
黄渤参加《忘不了的餐厅》,
这个综艺节目由黄渤担任店长,
携手五位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服务生,
组成一个“忘不了家族”,
共同经营一家可能会上错菜的中餐厅。
节目进行采访时,黄渤几度哽咽,
表示自己的父亲患阿尔茨海默症后忘记他了,
甚至把他当作客人。
这就是他来这个节目的初衷吧。
舒淇问他如果回到你爸爸有记忆的时候,
你想和他说点什么,
黄渤说:我想多陪他一会。
但“如果”是一个伪命题,
人生最无能为力的话就是如果xxx,就好了。
时间从来是公平的,
不管你有没有遗憾,
不会给任何人重来的机会。
我身边可以每天回父母家吃饭的朋友,
时常会“抱怨”:我又和我妈吵架了,她什么都管...
我总说她,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觉得所有事情,都适用“围城定理”。
在家的人嫌父母管得多,一门心思想远离;
远离父母的人,却总想回家多一点陪伴。
美国临终关怀护士博朗尼·迈尔,
总结了人们在生命尽头时最后悔的5件事。
其中之一是:
“希望当初没有花那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因为工作,他们错过了爱人温暖的陪伴。
有网友效仿,总结了自己后悔的十件事,
其中之一是:
“没能成为我父母的朋友并表达真实的自己。”
有些事,错过一时,就是一世。
时光匆匆,
别让你答应父母的事情,
沉在时间里,搁置在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