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两天,我观察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小孩子受点小伤后,拒绝家长的安抚和关心,抗拒反应比较强烈,不管的涂抹药水,还是想靠近看看,都被小孩直接拒绝,小孩宁可痛一点,也不会让你帮他处理伤口。
小孩受伤事件1
一共有两个事件,第一个事件是妈妈在和小孩(4岁)玩耍时,玩的比较high,动作稍微有点大,把小孩抱起来,压在沙发上时,压到了小孩的右手手臂,应该是很痛的,但是没有脱臼和错位,当时小孩就哭了,哭的很投入,眼泪鼻涕全部都出来,哭的看着就要晕过去的那种,把妈妈吓得不轻。
妈妈一开始以为会脱臼和错位,直接伸手过去想摸小孩的手臂,但是被小孩用左手打开,并且抱住自己受伤的右手,继续大声的哭泣,拒绝回答妈妈的任何问题,只是防备的保护着受伤的手,不允许任何人靠近。经过哄骗将近半个小时,才止住哭泣,但是还是防备的保护着自己受伤的手,不允许触碰。妈妈通过观察,初步判断,手没有脱臼和错位,因为小孩抗拒,也不得做检查和处理,便不再理会。
晚上,睡觉时,小孩仍然保持着左手紧紧捂住受伤的右手,伤心的入睡,泪痕都不干。在小孩睡着时,妈妈检查了小孩的手臂,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应该就是被压到了,肌肉比较痛,就是这样而已。
第二天早早的,妈妈就被小孩伤心的哭声吵醒,看着小孩紧紧捂住她的小手,妈妈心里也很难受,想关心,仍是被拒绝,不得靠近,不给摸不给碰,把吓坏妈妈了,睡了一晚手要是还痛的话,也可能伤到筋骨了,顿时心乱如麻。
小孩受伤事件2
晚饭后,妈妈带小孩到楼下花园玩耍,玩滑板车,楼下小家伙的玩伴好几个,年龄相仿,四五个凑一起,玩的很high!你追我赶的,妈妈在一旁看着,也很享受这种美好时光。
只是一个不小心,小孩在快速的奔跑中,向前摔倒,主要是把膝盖伤到了,不严重,只是左右两边都被擦破皮,渗出一丝丝的血来,本来小孩摔倒了,马上想爬起来了,但是妈妈跑过去看关心,摔哪了?疼不疼啊?膝盖都出血了!这样一问一说,要不得,小孩看了一眼膝盖,哭得稀里哗啦,也走不得了,爬不起来了,动都不敢动,直接坐到地上,双手抱膝盖,用尽力气的哭泣,怎么问怎么关心,都拒绝回答,不给摸不给碰,把自己保护在自己的空间里,小心翼翼。妈妈只好忍着难受,把小孩抱回家。回到家里,想拿碘伏来涂抹伤口,也是被拒绝,双手抱膝,拒绝回答问题,不允许有任何的触碰,情绪激烈。妈妈开始担心,有没有伤到筋骨,毕竟是奔跑中的突然摔倒,顿时又心乱如麻。
这是两个真实的事件,都是小孩子意外受伤,并且都用着自己的方式保护着自己。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理解,每个妈妈或者爸爸,都要自己关心和爱护小孩的方式方法,沟通的方式也会不一样,做的比较好的,能够在第一时间,安抚小孩的情绪。但是我想,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爸爸妈妈,都不能在第一时间有效的搞定,那些通过大喊大叫,甚至是要动手,甚至是通过某个点来威胁小朋友的家长,是会让小孩停止哭泣,但是,对小孩来说,你就是失败的家长,是不合格的家长,会对小孩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怎么去看待这两个事件?
首先,这是很常见的生活事件,都会遇到。
当小孩发生意外,家长应关心,伤到哪里,严不严重?这是最基本的反应,但是在这个关心的过程中,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比如问话的方式,问话的语气等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你直接问,伤到哪里了?痛不痛啊?当你这样问,小孩可能会觉得你问的太low!小孩也是有思维的,而且大多数小孩,都是灵动的灵精!
那么明显的,我就是伤到手或者脚了,当然很痛,都流血了!当你如上一问,实际上是让小孩回忆意外发生的过程,回忆他的痛处,让小孩进一步确认自己的伤痛,所以肆意的哭泣和抗拒心理难免。假如这个时候,你再责备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之类的话,那么在你说出口的那一刻,小孩会在内心认定你不是在关心他,而是在责备他,你根本不懂他,我都摔倒了你还要责备我,这样你们的沟通就结束了,小孩会把你摆到对立面,拒绝配合就顺理成章。
在这里,我想用简单的文字说说,前文两个事件的结局。
小孩受伤事件的结局
事件1:小孩没有伤到筋骨,只是在被妈妈压到的那瞬间,实在是太痛,超出了他那个年龄段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的内心恐惧,假如你碰我,会不会又来一次那么痛?过后我问小孩妈妈,她说第二天早上,其实小孩手臂的不痛了,只是在逼真的演,目的是让妈妈不要碰他的手。
事件2:小孩没有伤到筋骨,就是简单的擦破皮,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避免再次被伤害。因为妈妈关心的方式方法不对,没有站在小孩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从小孩的视角去看待摔倒的事件,在妈妈问话的瞬间,小孩没有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所以被排斥和拒绝。
后记:我在教育小孩的路上刚起步,并且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努力,这门艺术实在是有太多的哲理;在这里分享一些真实的生活故事,和我的一些观点,很期待你们的留言,共同探讨,并一同进步。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