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观察感受 请求、不评估
近几年,医院里,医患关系紧张,校园内,师生关系堪忧,校园欺凌不断。如何减少暴力,如何杜绝暴力的发生,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一是留意发生的事情,清楚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不评估。二是表达自己的感受。三是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四是具体的请求。
今天晚饭后,与几位老师到校外散步,在回来的路上,同行的珠心算W老师打开了学生的珠心算打卡视频进行点评。几个月的时间,有的学生已经能进行五位数的珠算,我们在惊讶学生进步之大的同时,也发现该学生在进行珠算时,没有带上铅笔。心直口快的L老师带着挑剔的口气说:“你的学生都没带铅笔,这一点,你老不在意。”本来引以为傲的W老师,顿时显得不高兴。
在这个小事件中,LL老师对观察到的事情“学生没有带铅笔”进行了判断,进行了“道德评判”,“你老不在意”。如果这时候,能换一种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没带铅笔,自己心理有些不舒服”,是因为自己“吹毛求疵”,是因为自己只盯消极的部分,无视积极的成分而导致。如果能提出自己具体的请求,比如“如果这个小朋友能带上铅笔就更好了”或许沟通的效果会大不一样。
正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等异化的沟通方式,使对方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埋下了暴力的火种。在日常的对话中,不带评论的观察,客观表达自己的感受,委婉地提出自己具体的请求,不下绝对化的结论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也是减少暴力发生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