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很早就下岗了,早些年的时候,他走南闯北,去过省内省外很多地方做贸易,最开始的时候是贩卖竹笼,就是自己用削好的竹子手工编织的笼子,这种笼子在改革开放前据说是我们整个村子大部分人的收入来源,在农闲的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到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出去跑贸易了,父亲和他的几个兄弟自然也在其中。
据我父亲说,刚开始什么都卖,身上背着一个大大的编织袋,看到什么好卖就卖什么,常年在火车站奔波,做倒卖东西的生意。到一个地方有什么工也都会去做,所以我的父亲仿佛什么都会一点,建筑工,电工,机械,编织的活儿我们做不出来最后都是交给我的父亲,在我们手上的难题往往经过他的手研究过之后都会迎刃而解。
后来,我们村子里开始有了自己的支柱型产业,当然不是竹笼,而是塑料丝花,基本上大半个村子里的人都在做丝花生意,只不过有的人做小配件生产,有的人做花瓣生产,有的人做加工,有的人做外贸,直到现在塑料丝花也是我们村里的一个支柱型企业。
我的父亲当时也赶上了这一潮流,做起了配件的生产,但是到了2002年左右,因为生意难做,所以父亲选择把资金拿来盖房子而不是继续投入生产,所以我们家从生产商的位置走了下来,后来搬进了新房子,原有的几台机器已经做不成多大的规模,基本上也没有多少利润空间,所以父亲决定做加工。
所谓加工,其实就是由上边的厂家提供原料,然后父亲找人过来把这些配件都装好成为一束花,最后再运回厂家那边。实际上,加工是利润最微薄的,但是当年,丝花外贸比较好做,单子量大,而劳动力价格又比较低廉,父亲还是依靠加工生意小赚了一笔。自然,做加工就要比之前做生产要累一些。如此,过了几年,塑料丝花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外贸的生意少了,自然加工的单子也就少了,而做加工的人又越来越多,所以父亲做的单子也就越来越少,直至最后不做了。
其实,我觉得我的父亲很厉害,他虽然没有赚很多钱,但是赚钱这种事情还是要靠机遇的,我的父亲不是没有能力的人,但只能说能成功的人只是极少数。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我的父亲善良,幽默,是一个很会开玩笑的小老头,而且我的父亲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比我这个年轻人都要好。我每回和他说:“老爸,为什么你的皮肤比我的还要光滑呢?羡慕嫉妒呀!”答曰:“多吃点猪皮鱼皮啥的,这些都富含胶原蛋白的。”
今天是父亲节,我晚上和老爸视频聊天,又聊到了我暑假的安排,老爸说:“暑假回家吗?”我说:“不回啊,要找实习啦!”老爸说:“嗯,好好对比一下,要是找不到好的,咱还是回家吧!”瞬间感受到了父亲是我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