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个巧克力盒子:从二专生到985研究生

1994年,《阿甘正传》里母亲对阿甘说:“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on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生命就像巧克力盒子,结果常出人意外。

1994年,凌出生在一个种满小榕树的县城,姑且称为榕县。

街边的小榕树

(一)

我是在高中认识凌,高中名字叫榕县第一中学,在私底下凌称之为“顶个球”,因为大门口的雕塑上面是个圆形球体。

凌写的一手好文章,他给自己的标签:文艺而又敏感的理科男。还和同学一起创建校园杂志《暄》取其温暖、明媚之意。

有女孩喜欢上他的文字,和他校服里面的牛仔衣。

他第一次拉女孩手,原来没有小说里面那种触电的感觉,他亲吻她的唇,像牛奶巧克力,丝丝滑滑化在嘴里,他的手隔着外套放在她胸部上,这时是酒心巧克力咬一口有酒汁漫出来,人未醉心已醉。

凌最让我不爽的是他的成绩。同样是上课铃一响就睡,下课铃一响就浪,期末考试他能考年级前十,我排三位数,好在他也有短板,英语差。

我常愤世嫉俗大骂他开挂,问他是不是在家背着众生挑灯夜战努力读书,他也不恼还跟我讲小时候的事。

(二)

他是被父母放在外爷身边长大。外爷家门口有条平淌的小河,夏天的夜晚,他们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乘凉,外爷手里的蒲扇一摇一摇,能赶走蚊子,也催人好眠。一觉醒来,耳边是潺潺的水流声,月光出现在窗影里,照着蚊帐和摇头晃脑的电风扇。

思绪跟着他的声音跳动到夜空,看看天上流动的云仿佛也听到水声。

凌的外爷是个大学生,年轻时候在兵工厂做工程师,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可惜,凌的本事不是跟着外爷学来,他声称自己在河边玩摔了一跤,脑门正好撞在鹅卵石上,从此智商飞跃,一发不可收拾。

童年的美好就是那甜甜腻腻的巧克力里咬到的榛子,嘎嘣脆。

(三)

而现实却是一记耳光,狠狠打在凌脸上。

2012年,我们高考了,我分班后选择文科,高考成绩还行走了一个普通二本。而凌,可能太不在意学习,只考上二专,具体成绩他没说,我也没问。

那年的圣诞节,我接到他电话,他和那女孩分手了。他说以前任性挥霍自己的青春,现在走到这步看不到眼前的路,读这个书出来一无是处也不过是继续挥霍自己。

2013年,我在社团准备迎新活动,凌做出了人生第一个决定:考研。

我们都不愿意再回去,像那群一辈子都在小县城的人一样,围着街心花园瞎转,找不到方向。要留在省城,只能靠自己。这个世界是现实的,一个应届生,拿不出过人的本事,也就只能靠学历证书敲开未来大门。

凌的计划是先专升本再考研,专升本是花钱最少,含金量最高的本科学历。凌的父母对他的高考成绩很失望,凌上学以后除了基本的生活费,其余开销都是自己兼职赚的。他不愿意跟家里说自己打算,不想看到他们一脸“早知现在,何不当初”的欲言又止。

凌读专科时爱上骑行,他在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川农这些学校大门留影,像是在宣誓,更是不甘,他骑车去了北川、牛背山、海螺沟还有很多我记不到名字的地方,那一腔孤注一掷的热血全部洒在路上。

(四)

大四前的暑假,我忙着实习,为论文和找工作做准备,三伏天里时候收到凌的明信片,他去了川藏线国道318。

他写着:考研迈出第一步,我已收到本科通知书;翻跃雪山垭口时感觉自己快死了,可是现在站在布达拉宫门口,白云苍狗,内心满怀希望。

凌在布达拉宫

他升上本科,我毫不意外,在心底里他一如既往是那个鲜衣怒马,满腹才华的少年,高考失利对他来说只是黎明破晓前的黑暗。这个阶段的凌手里拿到的是黑巧克力,有点硬有点苦,只要有耐心含在嘴里融化了,就会品尝到它的软糯甜蜜。

专升本只读两年。寝室六个人,六个人都在不同时空,有着不同时差(李诞说的),只有凌生活在东八区,买了耳塞和眼罩,凌开始学霸生涯,别人开黑,他去图书馆,别人撸串,他吃食堂。

大五,凌在外面租了个小单间,五百五一个月,也没其他预算报培训班。

那个冬天很难熬,每天早上五点四十五起床洗漱,起床后在卧室背一小时书,食堂吃早饭再去图书馆,中午吃完饭裹着毛毯趴在桌上眯一小会,晚上八点回住所再背到十点半洗澡睡觉。食堂的菜永远也吃不饱,他想着家里的砂锅米线、翘脚牛肉和豆腐脑,馋了也就吃桶泡面。

2016年12月21,距离考研还有两天,小区突然停电,凌一坐就是两个小时,瞎坐了两个小时, 脑子想的都是要不别考了。即便用尽力气,从盒子里摸出来的巧克力也有可能不是想要的口味。

(四)

如今,我毕业一年半,拿着四千的工资,混混沌沌混天过日。

凌本科毕业有半年,他的室友还在因为拿不到学位证发愁,凌呢?考上了合照过的某个985大学的研究生,那个学校有超漂亮的银杏,前不久还拍了照片给我看。

凌拍的银杏

我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自己的见证人。他说自己算不上成功,只是有着破釜沉舟不留后路的勇气。

面试的时候,有个老师问他:“以你的成绩完全可以保研为什么没有?”

他想了想想,还是平静的回答:“我是专升本出身”,老师没再问其他问题。他后来给我讲起这件事时,以为自己完了,内心丧到不行,但是已经“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0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34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89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7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7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6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9评论 3 4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22评论 2 32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7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3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7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下午凌一尧给我发来一张照片,是一件婚纱,她问好不好看,我说还行。 她说“初五举办婚礼,和我们以前想象得一样,有...
    爱喝红豆奶茶的男孩纸阅读 1,475评论 1 3
  • 夏去秋来,时光流逝,光阴似箭,有迎来新的一年重阳节,在这匆匆一年,学到了很多,失去了很对,得罪了很多,得到了很...
    我本骚年阅读 309评论 0 3
  • 控制 适当的时候放下, 需要的时候拿起 琐事 有时候我们买了很多东西回家,走到门口,需要开门,这时候手里拿着东西,...
    金国梁阅读 264评论 0 0
  • 本书和作者 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原本是一个美国普普通通的宅男、大懒虫,但是他为了改变自己,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
    让你更值钱阅读 258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