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几个妈妈好友又在微信群里互相吐槽:现在孩子越来越难教了,孩子不仅不听,有时还会故意对着干,互相惹急了家里就一阵鸡飞狗跳,大人生气孩子哭,实在是影响家庭氛围,影响亲子关系。
这样的情况好像很普遍,不仅我自己,看看我们身边,看看网络上,父母几乎都在烦恼,该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今养育孩子再不是只要吃饱穿暖的模式,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身心健康发展。
正因为如此,我们都在寻求办法,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做合格的父母,甚至做优秀的父母。虽然我们已经看过不少关于孩子教育和心理的书籍,知道不少理论,但在真的面对孩子的各种状况时,还是会无法运用,觉得束手无策。
在我看到这本《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书后,就觉得家长的烦恼有了解决方向,觉得这是一本适合家长人手一册的书,因为它就是一本针对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改善亲子关系的指导书。
书中并没有繁冗高深的理论和数据,而是总结归纳后,直接给出了切实可行的75条法则,完全可以实践操作,完全照做。
这本书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是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也是“幸福健康宝贝”顾问委员会委员,还撰写了大量关于孩子和家庭教育的文章,发表于多家著名杂志和报刊上。
因为有感于自身教育孩子的困惑和经历,她在加州大学、哈比托特儿童博物馆等学校和机构创办了广受欢迎的父母教育研讨班,最后将经验和总结编写在此书中,给父母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指导。
75个法则,既简明易懂,又互相交叉,互相印证。
一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个认知:教育是一种技能(法则5)。既然是技能,就可以后天习得。作者的法则,都是基于这个认知上。
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都会有做得不好甚至错误的地方,所以教育这项技能需要学习,更需要培养和练习实践。投入实践的努力程度,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成正比。将教育视为技能,利于我们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不断精进、提升教育技能。
二 作者是从这三个方向来提供建议和具体指导,这三个方向作者称为“优质教育ABC ",A:接受,B:界限,C:一致性
A,接受孩子 我们爱孩子,但大多数父母并没有学会接纳孩子,有些行为不符合我们的设想和要求,我们会要求孩子按我们的要求来。这与孩子的内在本来面目就有了冲突和矛盾。但是真正爱孩子,应该是认可他,接纳他的各方面,甚至不完美。
怎样做:运用好同理心(法则6),尊重孩子的世界(法则8),明白孩子的大脑与成人不同(法则29),视孩子为小小探险家和科学家(法则34)等。
B 界限 帮助孩子建立分寸感和界线感,建立规则和秩序,感受自己的情绪。设定一个可预期和规则清晰明了的界线,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能知道哪些行为是对,哪些行为不可以。
怎样做:教孩子体会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的行为(法则11),区为目标和方法(法则21),会给孩子开罚单(法则51),会暂停行动(法则71)等
C 一致性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言传身教,言行一致,并能一贯坚持。既指父母自己言行举止的一致,也包括父母之间的一致性。
怎样做:言行一致(法则1),保持专注(法则17),尽可能实事求是(法则54)等
这三个方面,具化为书中的75条法则,就像75个武功招式,一招一式皆可用,更是可以组合起来用。
比如孩子有道数学题不会,有点灰心,我们可以这样先理解他的情绪(同理心原则),还可以给他一个拥抱或其他亲密肢体接触(法则19),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法则45),肯定孩子确实觉得题目较难的感觉(避免给孩子下定论,法则43)。这样的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好过于我们平时对孩子的大吼大叫。这样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很容易学习和实践操作。
除了这些具体的指导,是我们平时没有意识到的小细节,例如:慎用但是这个词;避免毒舌;保证孩子玩耍的时间,将孩子的睡眠放在优先位置等,这些都是法则之一,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问题。
三 很重要的一点: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法则3)
维持一段关系就像是两个人在跳舞。如果一个人变换了他的舞步,另一个人也必须要跟着变换。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最好先审视自己,觉察自己的言行,是否做好了父母这个角色。教育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想得到怎样的孩子,先做怎样的父母,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正面或负面的“暗示”和影响。
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做父母,更不会有完美的父母,做父母,也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在阅读这本书之后,就从现在做起(法则75)。
这本《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就像书名一样,是本实践指南小册子,内容全是满满的干货。如果你正苦恼于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有一个好的亲子关系,可以翻阅此书。
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我们可以时时对照此书,不断地练习,提高技能,将这75条“秘籍”法则融会贯通,内化成自己的“内力”,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