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各批次录取目前正在有序地进行着。
“高中三年,竟然输给了一条草鱼……”2017年6月8日一年一度为全国人民所关注的高考大幕缓缓落下之后,浙江考生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
凡是关注高考的学生和家长们应该都知道,每年第一场语文考完之后,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都会被收集在一起,在市面上“新鲜出炉”,并为人们津津乐道。今年,浙江考卷引人重点关注的并不是作文,而是一道名为《一种美味》的阅读理解题目。根据原文末尾的一句话“现在,它早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所出的最后一小题“对文章末尾进行赏析”令部分网友吐槽匪夷所思,称揣摩不透作者的意图。高考结束之后,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该文原作者巩高峰询问正确答案,作者发博称:“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我怎么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
作者的回答不禁令我深思。每一个作者在进行创作之前都有自己的思路,所写文章反映的也是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按照作者的话来分析,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此篇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并不是从原作者的思想出发,而是命题专家的思想凝合呢?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大致是说某作者于2008年12月24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寂静钱钟书》的文章被选为福建省高考语文阅读题之后,作者做了根据自己文章所出的阅读理解之后,按照评分标准打分却只能得一分。那位作者在被采访过程中说道:“我的文章成高考题我却不会做。其中一个涵盖我当时内心真实意图的选项,参考答案却是错的。并且,参考答案把我根本没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除此之外,著名作家王蒙在武汉大学做讲座时曾笑言不会做上小学四年级孙子的语文作业,也曾和语言学家王力公开表示过,自己做高考语文试题成绩并不好,甚至不能及格。
与此相反,某位考入重点大学的大一学生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记得备战高考的时候,总是会做大量的语文试题,当时老师就告诉我们要按照阅读答题套路去代入试题。每次按照答题模板回答问题,都会做的很快,扣分基本上也在两分之内,屡试不爽。”针对这种现象,某网友戏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出题者把自己的哈姆雷特定为了标准答案,让原作者的哈姆雷特和考生们的哈姆雷特被拒门外,其他999个哈姆雷特只能委屈巴巴地走开了。”
2017年是高考恢复的第40周年。自高考恢复之后,多少学子因其走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不可不说,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一个相对公平的措施。国家对高考的重视程度,从每年开考之前几个月各地命题专家的反复研究、商讨和为保证高考公平性的保密运输等措施都可以看出。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高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经历过高考的同学都知道,阅读答案往往是原文中就有的,很多题目在文中找答案会比自己论述得分更高。“受英语完型填空等题型的影响,语文阅读在考察方面日益注重细节会使学生失去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清华大学中文系旷新年教授认为,“像GRE、托福等英语考试的阅读都是考纯逻辑解释题,答案相对客观,而把主观性很强的现代文阅读题放在有客观标准答案的高考里,这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我们在做高考主观性试题时,题目后面总会标注“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这也说明了高考并不是如一些网友说的那样完全僵化。高考命题专家都有渊博的知识和从教多年的丰富经验,其标准答案也是经过反复研究和总结得出的,可以说是“最通用的哈姆雷特”,也是在正常的逻辑方式下产生的。阅读理解做得越多的人得分越高,说明做题方法有迹可循,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高考考察的一种能力的体现。
近几年,高考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中。先是试题内容变得日益灵活化,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大大减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增加;后又在形式上提出变革。201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出台,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23个省份明确推行“3+3”模式。即除语数外三门科目之外,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个科目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除了这些方案之外,更有针对英语提出的一些方案。这些措施的提出和各省份的逐渐落实,都证明了高考在变,在朝更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前进的方向走去。这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和支持的。
不仅高考在改革,高校自主招生更是逐年凸显自己的风格。据南方周末报道,今年高考之后,各高校自行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也拉开帷幕。其中,一些被媒体曝光的“怪诞”题目引来不少热议。例如,山东财经大学的“梁祝为什么化成了蝴蝶没有成为比翼鸟”;华南理工大学的“请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狮吼功”;以及武汉大学的“何为电脑寡妇”。看起来仅仅是几道题目,而实际上意味着应试教育的理念被打破。不同的高校题目展示出了鲜明有别的特征。人文教育重镇北京大学,让学生讨论的是“对诗和远方有什么看法”。盛产优秀科研人才的华中科技大学,出的题目是“火箭升空过程中掉落的碎片材料是什么”。这些自主招生的考题不仅展现了不同高校的个性,还更为贴近国家、社会和心灵,对考生活跃的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考考题不论被部分网友调侃有多么“匪夷所思”,它的存在都是具有合理性的。即便高考制度存在些许弊端,它也在社会的前进过程中被不断修改和完善。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教育制度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