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者》上读到马世芳老师的《一碗鱼丸汤》,温馨、感动,且余韵很长~
拆解了一下发现,文中充满巧思,但并不难,新手也可以学起来!
叙事脉络:以“吃一碗鱼丸汤”这件具体的事,串起对童年家人、美食和温暖时光的回忆
情绪走向:温暖怀旧 → 纯真喜悦 → 怅然若失 → 豁达领悟
文章之所以动人,在于它从一个高点(童年美食的纯粹快乐),经过细致的铺垫,在结尾处急转直下,触及现实的失落与冰冷,最后又从失落中提炼出带有普世性的温暖哲思,留下悠长的余韵
新手可以通过5步来仿写:
1、确立核心意象
核心意象(如鱼丸汤)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童年与亲情的载体,像钩子一样,勾起所有情感与回忆
功能:作为文章线索,所有故事围绕它展开
特点:具体,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仿写:
--找到一个能串联起你童年时光与人物的【具体物品】或【重复事件】
--思考它对你的象征意义(温暖、安全感…)
2、搭建旧场景
根据你确定的象征意义,构建一个鲜活的旧世界,为后文的转折积蓄情感力量
仿写:
--用好五感:用至少三种感官(视、听、嗅、味、触觉)描绘场景细节,让场景活起来
--要有“人”:写一两位关键人物(如舅舅、外婆),通过他们与你的互动烘托出温暖氛围
3、聚焦“过程”之美
文章动人之处不在于鱼丸汤多好吃,而在于吃的整个过程像一次“短途旅行”,放大了童年的快乐。
仿写:
--放慢节奏:将事件分解为至少3个步骤(穿鞋,到路上的风景、点单、品尝、观察碗底),每个环节都细细描摹
--心理活动:写一两个孩童天真的心理活动(如:想说要却摇头、对虾的误会)增加真实感
4、制造骤然转折
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强烈撞击。
仿写:
--语言风格:从温情细腻猛然切换到新闻报道式冷静、客观的陈述,交代人与物的现状。不使用如:悲伤地、可惜地等形容词,让事实本身说话。
--信息浓缩高:用最简短的文字交代沉重信息(物是人非),制造巨大情感落差(老屋,如今片瓦无存…外婆、阿利婆,都做仙去了)
5、升华主题
结尾将个人情感提炼为普世哲思,赋予文章长久的回味。
仿写:
--从实到虚:从具体事物(鱼丸汤)引向抽象概念(其他的东西),但不给出标准答案(”其他的东西”是什么?),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可以用类似“我们真正怀念的,不只是…而是…”的句式,将思考引向更广阔的情感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