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精髓就四个字:情绪管理。
佛教起源于印度,佛主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雅利安人的后代。雅利安人为了统治印度,发明了种姓制度,配合印度教教义,削弱民众的反抗意识,很成功。但同时也导致了整个社会失去活力,缺乏文明向心力。
释迦牟尼是一个伟大的反叛者,无神论者,主张众生平等,当然不能被统治者容忍,于是远走他乡,在东亚、南亚地区发扬光大。这些地方世俗力量大于宗教力量,与主张和平的佛教一拍即合。后来佛、道、儒融合,成了禅。在中国,佛教更多表现为一种哲学思想,而不是宗教。所以,我们要多从哲学的角度看它。
佛教中的很多概念都不是字面意思,比如无我、六道、轮回、善恶、慈悲,等等。如果从宗教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概念,很难。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如果换个角度看,就很简单了。
用今天的话说,佛主是情绪管理方面的大师。佛主认为,这个世界是改变不了的,只能改变你自己。所以他提供了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都不是让你改变世界的,而是用来改变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就不会痛苦,没了痛苦,你就获得了绝对的自由——内心祥和。
佛教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无我。关于无我的解释有很多,我认为,无我的意思就是“我的情绪不是我”。佛主认为,我是我,我的情绪是我的情绪,人们把自己产生的情绪当成了我本身,这是错误的。我的情绪是一切“苦”的源头,而我本身是不苦的,是祥和的。
比如他说六道轮回,阿修罗道、人道、 天道、 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其实就对应了六种情绪,你忌妒,就处于人道之中;你生气,就处于地狱道;你贪婪,就处于饿鬼道;你无明,就处于畜生道;你傲慢,就处于阿修罗道;你自以为是,就处于天道。你在这些不同的情绪中切换,就叫轮回。
只要有情绪,你就跳不出这六道轮回。佛主认为,不管理好这些情绪,就得不到解脱,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佛主说善恶,也不是字面的意思,善恶指的是利弊,善就是有利,恶就是不利。说慈悲,慈是指尊重自己,悲是指尊重别人。说重生,也不是说你死了又活过来,而是说你焕然一新,看起来像另一个人。
佛教还创造了很多方法用来管理情绪,比如各种戒律,各种咒语,各种修行的方法。这些都是辅助手段,但很多人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吃素、不杀生、不近女色、不讲脏话、不贪……这些都是手段,做到这些修为就高吗?不一定。
真正的修为高,是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吃啥干啥都不重要,所谓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就是这意思。
学习佛法,其实就是学习如何管理情绪、掌控情绪。
掌控情绪这件事,可能是世上最难的事了。在这一点上,佛教真的很牛逼。
如何掌控情绪,佛主说:出离,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