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中的荷花,高山种芙蓉,流离婴辛苦,流离和婴是什么意思?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乐府《子夜歌四十二首》节录
这首诗给人奇异的高峭感,仿佛是忽然响起的高音,给人惊艳。因为起得不符合常理,高山上哪里会种莲花?但是这首诗又有情境之美。
”流离婴辛苦“是什么意思呢?
流离,一种解释是颠沛,一种解释是流动耀眼的光彩。
”婴“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通常”婴“是指襁褓中的小孩子。
但是最早,”婴“是女子身上佩戴的颈饰,后来引申为佩戴,环绕,附着。
那么"流离婴辛苦",有两个解释,一种是流离颠沛和辛苦交缠在一起,一种是这美丽的光彩是辛苦铸就。
但是无论哪种,和这首诗的情境都不违和。
在高山上去种荷花,往返经过黄檗的树林。好容易荷花开了,那是一路艰辛和辛苦。在高山上去种荷花,来去都要经过黄檗的树林,看到莲花开了,那美丽的莲花,光彩照人,却缭绕着黄檗的苦香啊。
那么这首诗破解了,高山原本是不合适种荷花的,因为荷花生在沼泽地带,但如果在高山上种植荷花,必定要付出艰辛的人工,引水,种植,呵护,而且产量不高,千辛万苦,只为开一朵不合自然规律的荷花。
这是谁,为什么这么做?
回到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晋朝,晋朝存在155年,上承三国,下接南北朝。晋朝孝武帝时代早已经占据江南,定都南京,开发了江南地区,这里经济繁荣,荷花的人工种植区域进一步扩大,甚至从江南地区移植到北方山东,可见荷花受人喜爱。
而这首《子夜歌》就是山东琅琊附近流行的。
有两种说法,一是有女子叫作子夜,善于唱民歌和情歌。
一种说法是,这子夜歌是女鬼所唱,这女鬼常常在琅琊王珂家里做半夜鬼歌。
但是从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流传来看,是民间女子追求爱情的执着艰辛,伤感动人。
说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民间的女子,邂逅了出来游玩的年轻男人,男子气质洒脱美貌,女孩一见钟情,很快堕入爱河,但是男子却没有女孩那么执着,他有时候来,有时候走,甚至还有其他的情人,女孩子却为情所困,在失落和期待间辗转,情思绮丽凄凉。
”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
黄檗郁成林,当奈苦心多。“
男子一夕欢好,匆匆离去,女子的心像黄檗树疯长,心中都是苦涩的滋味。
黄檗就是黄柏,是重要的中药药材,从乐府以及南北朝民歌多次出现黄檗,可以知道当时人们广泛种植和利用黄檗,是一种家喻户晓的常用药材。也可以看到这首诗的背景是在北方多山林的地方。黄檗在汉晋时代,多出产北方山林。
女子想必是北方山林附近窈窕的女子,南方的荷花非常美,但是在北方未必能够种植。是这个情郎燕婉之间谈到了荷花,说女子像荷花一样美丽,还是女子为了留住爱人,要在家附近种上难以成活的荷花呢?
总之,她这么做了,在高山上种植荷花,需要日日打水,经过崎岖的山路,往返毛刺的黄檗林。而荷花终于开放时,那种艰辛欢喜夹杂着悲伤,无一不证明她的执着。
或者爱情,是这样,爱上一个人,愿意吃最深的苦,只是为了留住他的笑容。又或者她早已经知道结果,不可为而为之,却是要纪念心中的爱,或者还带着悲苦中的憧憬,与幻灭中找到一点寄托。
“高山种芙蓉”,她本身也就是高山上缺水的荷花吧,就算是开出花来,那是黄檗香气里的苦海莲花,让人动容。和女子情深与坚定相对照的是,那个男子,有时候来,有时候走,没有明确的承诺。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我的情感如同莲子一样清澈分明,而对方却犹犹豫豫,暧昧不清。他的像夜晚被雾和露水缭绕的荷花,我看不清他的心。刚开始的时候并非不亲密,但日子越久,越看到他的疏离,才知道,他早已经变心了。
这是一个结局悲伤的故事,但是其心路和情感的辗转,打动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心。
那么分析一下女子和男子的身份,在晋朝,实际生活并不安稳,这个子夜的女子,邂逅情郎,就马上想到婚姻,也证明这个男子并非贵族,而是和女子相仿的普通人,女子还肩负自己的生存劳作,是下层女子的代表,而男子呢,靠着姿容不错,到处混吃混喝。
这证明晋朝的统治并不安稳,一直处在乱世的动荡中,民间有大量的贫苦男女,尤其女子,没有家庭的庇护和安稳,她们谋爱亦谋生,对于感情的超常执着,恰恰折射了她们地位的卑下。
这样的女子,其现实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同高山上的芙蓉,因为爱和生活的枯竭而凋谢。
唐朝给这首诗的定义,“声过悲苦”。
但是高山种芙蓉,又有另外一种精神上的快意和唯美,为了一种理想和信仰付出,无论是爱是人生,都是如此吧,千辛万苦,执着不弃,用生命培植一朵荷花,证明生命是这样热情的来过。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