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相思写来缠绵缱绻,无烟火气,情感浓而不烈,香而不腻。
望湘人 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译文:
莺啼声传来,花的香气飘来,而我半醉半醒之中。我珍惜鸳被上的余香,惊讶这衣带上的孔眼逐渐增多。多少次我对春伤怀,可是春很快就过去了。斑竹的泪痕似乎未干,曾佩过的幽兰消减,湘地的天气正春浓日暖。记得在清风明月的良辰,多次相约美人,与我结伴游赏玩乐。
我相信鸾弦脆弱易断,任凭我再三弄弦,直至曲终人散,佳人依然不现。她的踪迹却无处可寻,昔日同游的地方,只有微风吹拂江面。我划着船停靠在长满白蘋的岸边,极目远望那高高的楼观,总没有办法把相思之情寄去一个字,幸亏还有双燕归来以解相思。
品味:
有人说此词是离伤悼亡词。是不是悼亡且不去说它,单是思念就已让人黯然销魂矣。因思念消得伊人憔悴,因思念怨怒莺歌燕语,因思念宁愿沉醉在梦境里。曾经烟柳淡月,曾经江边采兰。而如今,琴弦弹遍,听琴人在哪边?纵有双燕,奈何解思念?
该词之景物典故都因情而设,全词用几个情感鲜明的词语贯穿,又紧紧围绕一“思”展开,写来曲折跌宕,读来回味悠长。
上阙用“厌” “惜” “惊” “记”连缀起眼前之景与往昔之事,突出“伤”情,而“伤”由“思”起。
下阙用“信”“奈”“不”“幸”勾连起“物是”与“人非”,使“思”之情感在欢愉与悲伤之间跌宕起伏,回环往复。最后虽告慰自己还有双燕可以缓解思念之苦,乍看之喜,再读之悲,又一跌宕,令人回味。
蝶恋花 赵令畸
原词: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译文:
想要脱掉厚重的外套,怎奈春天的寒气尚未完全消歇。门上的珠帘懒懒地垂着,人闷在闺阁深处。那枝头的杏花,又能绽放得了多久?清明的雨淅淅沥沥,淋雨的花瓣犹如闺中人的容颜,花上的雨滴仿佛佳人脸上的泪珠。
终日只有一缕沉香相伴,昨夜喝醉,今日醒来的迟些,心中甚是烦恼,破坏了春天的情绪。空中有燕子又没有捎来他回家的消息,小屏风上画着他当初沿西江去的路图。
品读:
这首词将闺中少妇思念的写得委婉含蓄,没有《诗经》《乐府》里的泼辣大胆。该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思念“裹”起来写——因天气乍暖还寒,思妇将自己的身体裹在层层罗衣里;而整个人又藏在深深的珠帘里;思念难遣,于是醉在酒里,聚在烟里;寂寞难说,于是寄在杏花悲雨里,伤在春愁里。最后锦书难写,只有将思念裹在描画小屏风的动作里,那一遍遍描画他离去时的路图的动作里掩藏多少“悔教夫婿觅封侯”情绪,真是不得而知了。
作者“裹”起来的目的就是让读者一层层剥开来,思妇所有的行为都在掩饰心中的思念,而所有的行为又无处不体现她的思念。这才是“此情无计可消除”,“人间没个安排处”。
参考书目:《宋词三百首全解》上疆邨民编蔡义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