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这两天听汪广辉老师的《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生活》的播音,对《从普通人到你羡慕的人就差这个》、《如何选择做或不做某件事》这两节播音中总结的一些规律很有感触,结合播音中的规律,说说我的感受,总结起来一句话:只要确定了大方向是对的,就不要再多问为什么,很多事情不用完全想明白了再做,而是做了才有机会,做了才能明白,实践出真知。
那很多人面对一个机会不立刻行动的原因又有哪些?总结出来,时刻让自己注意:
1、看不懂机会
面对一个机会,很多人总是试图先找到答案,或者说等完全想明白了再做,可实际情况是,很多事情做之前是很难想明白的,特别是那些重大的改变。比如,一直说的实现财务自由,教育的意义,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据说,很多领域的成功人士的做法就不是这样,他们不是等完全想明白了再做,而是确定了大方向是对的,事情是对的,那就不再多问多为什么,不再想太多的为什么,而是先干起来。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高中有一段时间,对学习有些松懈,想不到要是考上了有什么好处,想了一段时间,最后决定,居然大家都说要读书,虽然目前还看不明白到底读书能有什么好处,那就先好好读书,考上去了再说,说不定那时候就清楚了。我想这个经验也可以应用到选择走财务自由的路,既然大方向是对的,虽然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不管怎么样,先行动了再说。我相信,实践出真知,很多事情是想不明白的,只有做了才能明白,绝知此事要躬行。
2、老想走捷径
据说有不少人,一直不行动是在找捷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人挺聪明的,脑子也特别好使,可就是不行动,细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老在想,有没有捷径?有没有绝招?不否认找捷径的正面意义,但问题是不能一直沉迷在找捷径上,找了会,如果没找到就要行动,不然只能在原地打转。说穿了,这也是懒惰的表现。
3、怕麻烦
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这么说,这事挺简单的,不难,我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挺麻烦的,所以不想做或不做。比如,大家都知道,教育孩子重在教,要耐心的理解和交流,可是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哭闹时,会采用呵斥、威胁孩子,或者直接满足孩子的需求。毫无疑问,不管是大声呵斥,还是直接满足,多比耐心理解和交流要简单,好像效果也更直接、更明显,可问题是,当我们跳过所谓的麻烦- -耐心理解和交流,最终的结果就会是根本没有教育好孩子,可能最终会被麻烦折磨一辈子。
4、只想到第一层结果
有些事情,我们想做,也喜欢做,也做了,可最终的结果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比如漫无目的,纯粹是为了玩乐,打发时间的刷手机,这就是我们想做,也喜欢做,也做了的事情,可结果是什么?浪费了时间、浪费了宝贵的注意力,荒废了目标和梦想,最终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可能还会导致我们一事无成。
另外一些事情,是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读书、学习、写作等,拿写作举例子吧!可能很多人都不喜欢做这事,我也是。前天还跟朋友聊到,要是9年前,也就是2010年,刚毕业那会就开始写作,那现在情况或许就很不一样了。为什么没做呢!因为我也不喜欢,不然不会拖那么长时间,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写作是因为觉得写不好,或者写出来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天天上班已经很累了,这就是很多对于写作能想到的第一层结果,那他们会怎么选择,肯定就不去写作了呀!
我们再往下想一层,写作的深一层结果是什么?写作能帮我们理清思路,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帮我们考虑清楚很多事情,逃离忙乱,减少焦虑,促进成长,甚至还可能赚到很多钱,这就是写作的第二层结果。
那写作还有没有第三层结果?肯定是有的,刚开始的不喜欢,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和拥有写作的技能,当我们练的足够多时,我们就会拥有写作带来的愉悦感,甚至会爱上写作。那第三层结果就出来了,写作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卓越的人生。
试想,如果很多事情我们只想到第一层结果,通过最原始的喜好来做一些事情,其实这也是懒惰的表现,懒得深入思考事情的意义,那结果会是什么?可能会离梦想越来越远,最终不得不承受一事无成的懊悔。所以我们要学会深入思考事情,要学会想到事情的第二、第三层结果,是否对我们的未来有帮助?只有按照这样的原则做决定,做选择,才会离我们的梦想越来越近。
==========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1、《开始吧!》
2、《梦想的力量》
3、《4%原则》
10、《摆脱地球引力》
12、《消化吸收》
14、《大胆想象》
15、《想逃离的东西》
16、《管道思维》
17、《增加象限思维》
19、《自在独行》
20、《思考致富》
21、《梦见财富》
22、《盯住目标》
23、《选择朋友》
24、《注意力》
25、《贫穷思维》
26、《延迟满足》
27、《微习惯》
29、《实现财务自由的步骤》
30、《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31、《不行动可能的原因》
32、《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33、《一定能实现财务自由的原因》
34、《成功是我们内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