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这是第二次去如东观摩学习,作为南通教育的排头兵,每次前往,总让人心生几份期许。一路向东、向东,几番颠簸,终于到达了有着“中国文蛤第一镇”美誉的大豫镇。沿着街道前行,转过一个巷口,最后抵达目的地——兵房初中。
走进校园,亦如许多普通的农村初中一般,虽没有多少豪华与气派,但反而更多了些朴素与恬静。来不及细看,就匆匆走进课堂。拿到资料,方知活动的主题——大文科环境建设暨整本书阅读指导。三个年级同时开课,因为教初一,我自然选择了《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这是一堂名著阅读的汇报展示课,老师先罗列了本书可研究的六个专题,“斑斓的儿童时代”、“多彩的人物画廊”、“沉重的心路历程”、“对封建教育的一声叹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百态社会”、“幽默讽刺——难以超越的经典”。受时间限制,本节课主要谈论了一和六两个专题。整堂课学生主持,学生展示阅读成果,老师只在学生说得不全或不到位之处作了适当的引导,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听课之余,我心里也纳闷,这班孩子怎么能把名著读得如此精细。随眼一瞥,竟然在孩子抽屉里发现了一本《名著阅读周周练》。经打听,原来是如东县自己组织编写的名著阅读指导用书。它把每学期的必读书目,根据内容的多少有计划的分为几周,每一周有相应的检测,真正做到有布置,有检查。看来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正所谓莫看收获,只问耕耘。
之后进行了专题研讨,三个年级的组长具体阐述了名著阅读推进的实施方案,可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既有前期布置,又有中期的监督,还有终期的汇报。真正做到有计划,有抓手,有层次,有质量。既有浅层的通读,又有深层的品读,同时还注重多样化展示,手抄报,讲故事,给人物写小传,思维导图,课本剧表演等等,尽量在活动上做加法,在老师讲授上做减法。
当我们还在为孩子有没有读名著而苦恼时,亦或只停留在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上时,别人已走得很远了。老师不仅是名著阅读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名著阅读的专家。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我们不是缺少技术,而是缺乏理念。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是不是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提升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短短半天的学习,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有所感,有所获并且能把想到的落到自己的教学中,那也不枉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