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客心态生活

看了鲁豫的慢谈节目,在鲁豫和窦文涛的对谈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

鲁豫分享了一段特别的感受:“那天我们在成都拍摄,在玉林路逛的时候,那一刻我是有真实的幸福感的…哪怕那个烟火气跟我没什么关系,那个店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也未必去光顾那个店,但我在那儿,它在我的身后,它存在,有幸福感。”

听了这话,窦文涛一语道破关键:“重要的就是跟你没什么关系,没什么关系才会有幸福感。

为什么呢?

因为要是跟你有什么关系,那烦恼就来了。这中间很多的是是非非、利益关系就都复杂了。恰恰你所感受到的这种快乐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带着游客心态在那儿。

后来,他还进一步做了解释。

所谓“游客”是一个什么环境?

就是让你烦心的事、跟你发生利害关系都没有,那么你就没有敌人,你根本就没有需要提防的人。

然后你碰到的所有的人都是对你充满欢迎,愿意陪着你玩,愿意陪着你打发时间。

想开始就开始,想回家累了,想要走就走,什么都没有。

这段对话精准戳中了我们当代人的生活困境:我们总在他人的生活里当“游客”,却在自己的日子里做“全情代入的主角”。

看旁人的公司蒸蒸日上,便羡慕其风光,没看见深夜会议室里为KPI熬红的眼;

瞧邻居家其乐融融,便感慨其和睦,没听闻他们为孩子上学名额争执的脸红脖子粗。

我们隔着“旁观者”的滤镜,只截取了生活最光鲜的片段,却在自己的剧本里,把每一件事都攥得太紧,非要论个是非、争个输赢,将自己与琐事牢牢“黏”在一起,活得沉重又疲惫。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所谓的旅游,就是在从我待腻地方,去你待腻的地方。

说到底,我们自己的生活,是需要有点留白,有点抽离才行的。

而窦文涛提到的“游客心态”,本质上是一种“不粘着”的生活智慧。

它不是消极逃避责任,而是主动卸下执念的清醒——不把自己捆绑在过度紧绷的角色里,不被人际纠葛、利益得失拖入内耗。

就像旅行时既能欣赏青砖黛瓦的雅致,也能接纳墙角青苔的斑驳;既能享受阳光正好的惬意,也能坦然面对突如其来的细雨。

老话说“因无所住,而生其心”,窦文涛也借用佛学“不着相”的概念诠释这种状态。

以游客的姿态活着,便是在熟悉的生活里保持一份抽离。

职场上尽力履职,但不把KPI等同于自我价值;

婚姻中用心经营,但不将伴侣的态度视为情绪的全部。

不深陷于得失,不纠缠于对错,方能在纷繁世间,拾得一份从容与自在,看见藏在琐碎里的另一种温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