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自媒体写作变现太难了,看着那点微薄的收入,没有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了。
的确。如今好多人纷纷加入写作大军,都想通过一路拼杀,赚个盆满钵满。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且不说优质作者越来越多,读者品味也越来越高,那种随便写篇文章就轻松赚钱的机会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写作这么难,我们还要坚持下去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一、为什么有人写着写着就放弃了?
新媒体写作,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然而,有的作者是短跑选手,开跑前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开跑后全力奔跑、体力不支,慢慢就掉队了。
其实,任何事情的放弃,都源自心态和技术两个层面。
01.心态上,慢事急做
写作是一项技能,任何技能的养成,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小时候,你或许见过铁匠打铁的场景:
火红的铁炉旁,铁匠光着膀子,用力地挥舞着锤子,一锤接着一锤,发出有节奏的响声。
悦耳的响声,总是那么有耐心,在这“叮叮当当”的响声中,一件件精美的铁器诞生了。
同样,玩过滑板的人也深知一个道理:
想学会滑板,先要上板,然后就是多滑行,慢慢寻找平衡感,最后才能快速滑行。
为什么这些道理都明白,一到写作就必须快速出成绩那?
还是你太急了,总想着快速写出爆款文章,收获一大批粉丝。
02.技术上,没有章法
李笑来说过,审美常常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要有方法论,否则不可能持续创造。
现实是,有的写作者要么没听过这句话,要么把它当作了耳旁风。
他们常常这样认为,且坚信不疑。
新媒体写作就是写文章,只要会写高中作文,就会新媒体写作;
爆款文章都是买流量,作者哪有真才实学,不过是滥竽充数;
就算是有写作方法论,不过是些陈词滥调,根本不值得一学。
这些人既想写作变现,又不相信方法论,最后只能屡屡碰壁,直至半途而废。
二、如何在写作的路上逆势飞扬?
飞机只有逆风起飞,才能直飞云天。
每一个写作者,都要做逆风飞扬的人,坚持用心去写,迟早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01.要做长期主义者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说过,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
写作也一样。如果你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放的更远一点,最后胜利者中肯定有你。
因为很少有人会坚持那么久,大部分人中途就放弃了。
复利曲线,被大多数人所熟知。
它说的是,事物前期积累时,发展缓慢,直到突破临界点,就会迎来高速发展。
写作也存在复利效应。只要你坚持输出高质量的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终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从此一骑绝尘。
02.要心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敬业、精益、专注的体现。
写作也要有工匠精神。一个人从事写作,先不论你是写什么文章,只要有了工匠精神,想写不好都难。
首先,不能偷懒,而要下一番笨功夫
作家严歌苓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被问到,从一个英语小白考入美国知名大学接受写作训练,还能拿到全A成绩,她是怎么做到的。
严歌苓回答:“聪明人,用的都是笨办法。”
每天坚持写作6到7个小时,坚持了30年,这样的作家,怎能不高产?
写农村题材就跑去农村和老太太们同吃同住,写学校题材就跑去中学和学生们一起上课。这样的作品,怎能不精彩?
其次,要深入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写作者不应高高在上,而要勇于深入火热的生活,扎根于人民群众的过程中。这样,有了生活体验,再加上充分的案头准备,才会“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当你沉下心时,创作的灵感就会如同泉水一样喷涌而出。
毋庸置疑,写作是日复一日、与日俱增的持续付出,需要数十年如一日平凡劳作的“工匠精神”,才能练就硬功夫。
三、写在最后
马云曾说,今天很难,明天更难,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却死在明天晚上。
如今,新媒体写作之路越走越难,但这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写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
所以,即便新媒体写作变现越来越难,我们都要目光坚定地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