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坏习惯,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鄙弃的面色,那是曾无数次想要改正它,却常常都中途难产。
那天看到一本书《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其中的一篇文章,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书中提到:改变恶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不和恶习较劲,接受恶习。因为,积习就是你的本性,恶习代表着你内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并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
看完之后,我改变了对坏习惯的看法,甚至想对它说声:坏习惯,谢谢你,是你让我看清了我自己!
<1>认识恶习:它一定曾让你获益
改变坏习惯的第一步,其实是正确的认识你的坏习惯。无论你现在如何痛恨它,它必曾经令你获益过,只是你自己并不察觉。
就像某私营公司的小刘有一个坏习惯:什么文件她都要拖到最后一刻才会拼命做,虽然下了无数次决心,发誓要改变自己这一作风,但一年年下去,没有任何效果。后来才发现,这个恶习实际上给她带来了不少的好处。
同事们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这事传到老总耳里,得到的并非批评,却被视作了好员工的典范,也因此强化了小刘办事拖沓的习惯。
但这个恶习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小刘的爸爸从小对小刘要求高,上学的时候作业必须不能出一点差错。一发现错误,一定会狠狠批评她一顿。为了逃避爸爸的指责,小刘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熬夜到最后一刻才把作业完成。这样,即使爸爸检查出了错误,但知道她熬夜,不但不批评,反而夸她用功。
大家是否发现两件事情中的共通之处:小刘害怕被斥责自己不努力,所以采用了拖沓的方式,不仅应付了爸爸,还应付老总。
“某一方式让自己在过去得到了很多好处,自己现在就会无意识地去习惯它、运用它。”
<2>习惯的形成
学过生物的我们一定记得斯金纳经典实验,小狗摇铃分泌唾液,这个试验正是在告诉我们强化的作用。
人的习惯其实也是经历这个过程产生:行为发生——得到奖励——强化。
当然,如果强化只发生一次,那么一个习惯是很难可以形成的。就像网络上传言的21天形成一个习惯,是否真为21天不去深究,但习惯之所以形成,大多是因为一次次的强化,让当事人产生了一个自动思维:“如果我重复这个行为,可以再得到奖励”。
当然,强化有好有坏,包括奖励和惩罚。如果重复某种行为,得到奖励,就会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如果重复某种行为,得到惩罚,就会养成不做某事的习惯。就像小白鼠因为走到笼子口而被电击多次后,即使撤掉了电击,小白鼠也不再敢靠近笼子口了。
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是这样的例子,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是不是也曾经这样过呢?
记得我们初中的时候班主任很严格,放学后也一定要等她回来总结才能离开。有几次同学提前离开,被班主任叫了回来并“教育”了一番,并罚了跑操场,之后班里的同学都不再敢提前离开,无论多晚都会安分守己的坐在位置上乖乖的等。
人就是非理性的,人们都是根据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人生信条,这些信条发展出的自动思维左右了我们现在的行动。这听起来很荒诞,但这就是事实。
<3>积习为何如此难改?
我们都会发现,形成的习惯,说改真的难改,人本性的确难移。
习惯其实就是个性的基础,而个性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从这一点看,可以说“习惯决定命运”。
其实这背后是有着生物学背景的,根据最新的神经研究发现,每一个“积习”在大脑中都对应着一个神经回路。轻微的习惯,相对应的神经回路的“刻痕”比较轻。而相比较而言,持久的习惯,相对应的神经回路的“刻痕”也比较重。回路一旦启动后,我们就会忍不住去重复相关的行为,就像进入了自动化的轨道,我们无意识的重复某些行为,想要用意识控制,却发现真的很难。
那么,积习就真的没有办法改变了吗?
这里要谈到恶习的第二个好处:立即满足愿望
还记得那个小孩子吃棉花糖的实验吗?实验人员对小孩子说,如果他们离开房间时能够忍住不吃棉花糖, 等到他们回来时,会给他们更多的棉花糖。
然而孩子的自控力相对较差,很容易就抵制不住诱惑。因此,试验中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占了多数,但还是有部分孩子能够战胜自己内心的欲望,等待实验人员的归来。也会发现,那些忍住的孩子,后来都相对比较成功。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概念——延迟满足。
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对比孩子,成年人更应该有“延迟满足”的意识,成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实际上,很多成人其实和孩子一样,他们心中泛起一个愿望,就希望立即得到满足,根本没有“延迟满足”这个意识。想想你自己是不是也如此!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要打开手机,刷刷朋友圈有没有新的资讯;一有空闲时间就会玩手机游戏,一玩就玩到天昏地暗……
恶习的对立面其实就是自控。从字面意思不难解释“自己控制自己”。
因此,发誓要改掉恶习的人也很容易有这样的观念:我要控制住自己。
其实,这是对自控力最大的一个误解。
当我们说“控制”时,实际上就把恶习当做自己的敌人想要打败它,但大多时候我们只是把它压抑到了潜意识。现在的被压抑不等于永远的消失,不知何时积蓄已久一次爆发,反击的力量将无穷的大。
比如节食太久的人由于压抑了太久,在某一次经受不住诱惑下破了戒,最终选择破罐子破摔,干脆吃的痛快。吃的很撑却停不下来吃完之后又懊悔不已,然后再次节食减肥,又经受不住诱惑,最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的最终会演变成暴食症,这样的例子实际上屡见不鲜。
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个坏习惯都有其好处,实际上它们都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我们自己的深层需要。
就如小刘的拖沓是为了逃避老总的指责,上网成瘾的孩子更多的是因为现实中缺少爱而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暴食者的初心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加好些……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
如果认真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的生活。当你理解这一点时,就会带着感激的心去面对你本来仇视的缺点和恶习,开始把它们当做朋友来看待。这时,你就不会再像面对敌人一样试图去击败它们,而是去接纳它们、了解它们。
<4>把恶习当朋友来接纳,寻找动力,发现内心的使命感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当做朋友来看待,这样每一部分都不会捣乱。这样的人不是试图控制或压制一些缺点,而总能从它们当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许多人常常做出改变恶习的决定,却迟迟不去执行,或者执行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而恶习仍在继续。其实根源在于,并没有找到使命感,就是那个促使我们改变的启动按钮,那个发动机。
如果你想改变的恶习只是来自于外部动力,而非发自内心的渴求,相信改变的行动也不会持续很久。就像是减肥,如果只是想让自己看起来苗条一点,实际这样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大,因为每个人对于苗条的定义不同,来自于朋友们不同的评价会让你难以找到一个支撑你下去的支点。因此,很多人坚持了几天之后便放弃了目标,回到原点。
但如果减肥是为了追上自己喜欢的女孩,这就变得不一样了。这是一件从你内心深处发出的渴望,那股力量无人能敌。
改变失败,最大的问题不是自律,而是我们没有花费工夫找到那个源头——为什么我们要改变?
所以,想要改变之前先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一下,你真正想改变的是什么?那才是你的动力源泉。
我相信,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时,动力会从内心自动产生,你自然会自律。不要从外界去寻找迫使你改变习惯的东西,因为它们很容易被你放弃。
<5>改变:兑现承诺,从小事做起
还记得耐克的广告词:just do it.其实短短的三个词给予我们很大的人生启示。
当我们学会与自己内心对话,找到自己的渴求,是不是这样就足够了呢?
不的,那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们有时候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想要改变恶习,重要的一点是:立即去做。
因为,每一个就习惯对应着的神经回路是无法消失的,只能靠新习惯打造更强大的性神经回路,用新的神经回路去战胜旧的神经回路。新的神经回路一开始必然是脆弱的,要用它战胜旧的神经回路,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些方法。我就拿减肥这个事情做例子吧:
一,从最容易的事情做起。
就像减肥,减肥的人通常会因为某个事件然后觉察到自己真的需要改变了,比如许久不见的朋友见面就说你最近是不是胖了,这种话一听进耳朵,内心就开始立flag:明天开始,我要每天跑十圈。
然后,第二天来了,此时内心的欲望甚强,吃完饭休息一会后二话不说换上鞋子就往体育场里赶,去到走了一圈,然后跑了一圈就开始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觉得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最后决定还是不要跑了,心里默默的安慰自己:性命重要性命重要,减什么肥呢,何必让自己受罪。
不知上面是不是你的真实写照,但这确实是许多人曾经历过的事情。
其实这里减肥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只会盲目的去定目标,从未衡量过自己是否够得着。就像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减肥也不是一蹴而就。怎么能够要求一个许久不动的人一开始就每天去跑十圈呢?改变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当你决定改变之后,请将目标写在家里显眼的地方,每天提醒着自己。同时,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按照计划走。一开始,也不要把计划定的太大,比如减肥,我们可以从每天散步三十分钟开始,相比跑步,低强度的运动较能让人接受并且持续。当坚持了一个星期之后,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比如变为散步二十分钟,跑步十分钟,然后再慢慢的调整计划。
万事开头难,如果从一开始你就让计划把自己吓怕,可能就直接从开始到放弃了。
所以,把步伐放慢点,走得慢但能走得远,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一点点的开始改变。
二,每天必须做一件事
当你决定改变你之后的第一天起,你都要为了达到你的目标而付出一点努力,积少成多最终水滴石穿。
再拿减肥当例子,比如今天要加班,已经没有了大块运动的时间,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要运动了,甚至多吃一点甜品来奖励一下自己呢?
其实不然。运动不需要大块的时间,实际上有很多办法:比如可以把车停在离家远一点的车位,走路十分钟再回到家;或者上楼的时候选择走楼梯而不是坐电梯……其实办法还有很多,只要你有想法。
有的人会问,这样走走楼梯我又不会变瘦,有什么用呢?
他说的没错,减肥不是走路十分钟就可以减下来的,但是每天都做一件能够促进你达成目标的事情,可以让你心中一直想着这个目标,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付出一些努力。同时,你可以用一本进步本记录下你每天为其做的小事,一段时间后,你将会看到上面记满的小行为,内心的满足感将油然而生,再次强化你要坚定减肥的信心。
三,每天必须不做一件事
既然可以选择为目标所做一点点努力,我们当然也可以少做一些令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的事情。比如,你可以规定自己不能喝饮料,少吃甜食,将目标分解到每一天当中。
当然,让你远离自己之前的爱好有些许的反人性,但也无须立即戒的那么清,我们还可以适时的给自己一些小奖励,让自己更容易坚持下去:比如,如果坚持了六天不喝饮料,周末可以买杯奶茶奖励一下自己。
记得,奖励都是建立在自己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并且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如果早上少喝了一杯饮料,下午就补回一杯奶茶,那你还减什么肥呢?
除了给自己奖励,也可以选择给自己小惩罚,如果自己狠不下心来,可以叫别人监督,也可以找个好基友一起打卡,有个伴一切都变得轻易了些。
四,不要积累太多的未完成的事情
该做的事总是要做的,早点做完早点安心,不要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有的人会告诉我:DDL是我的第一生产力,只有到了DDL,才会激发我的无限潜力。当然不能否认,有些人的确是这样的,越是在危急关头越是潜力无限,但对于常人的你我,我相信这一切都只是借口吧,只是你内心在挣扎,不想做。
这里介绍一个我自己在使用的五十原则:当要纠结做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太多,在心里数五秒立即着手做,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跟目标相关即可,一直坚持做十分钟,如果之后真的坚持不下来另当别论。实际上,你会发现其实这件事也没有那么的难,能不能做,做了再说。
还记得上一节一直谈到的三个词吗?Just do it.立即去做。
有的人会有一个坏毛病,当然我也曾经有过,在做某件事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某个事情还没有做,然后心里暗示自己,等下我要干嘛干嘛,然后发现到了那个时候,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有时候吧,真的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其实那全都是泡沫。
当你想到某件事情没有做时,并且这件事情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那你就应该立即着手去做。比如,今天要打电话给父母问问他们最近身体怎么样,这里花费的时间不会太久,然后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为什么一定要拖到之后才做呢?
所以,当你想起一件事情要做的时候,首先评估一下要用的时间和条件,如果不是太过严苛,那就立即投入去做吧,不要积累太多未完成的事情,否则到了DDL,只会爆炸并非是你想象中美好的创造力爆发。
五,有决定胜过没有决定。
当我们下定决心减肥的时候一定会想要通过什么方式,比如说去健身房锻炼,去跑步,去游泳。许多人就会在各种方式中纠结来纠结去,最后一个月过去了,想法就这样扼杀在摇篮里。
当我们有想法时,并且一些想法可能冲突时,不用太过的纠结。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挑一个立即去做,如果说挑不了那就丢骰子,不相信丢骰子你不会吧。
选定了一个方案后立马投入去做,先尝试做一段时间,无论什么事情都会有个磨合期,如果到了最后发现真的不适合自己再换也无所谓。之前的一段经历也不算是白费,至少你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为自己排除了一个选项。
还是那句话,许多人只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6>总结
不知你们看完我的文章是否有一点点的感触,对于坏习惯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如果我的文章能够在你内心激起一些波澜,让你有想立马制定计划改变坏习惯的冲动,或是让你想坐下来好好的思考自己的坏习惯到底是在反映着什么内心需求时,我花费的功夫一切都值得了。
如果有了改变的想法,请在留言区留下你想改变的一个坏习惯,列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
咱们一个月后留言区不见不散,看看自己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