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认识王财贵教授是从北京大学的一场国学演讲开始,令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对全球少儿读经运动的推广——十三岁以下读完中西方经典著作的理念与实践,让国人对语文教育以及经典学习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如一阵清风沁人心脾、也发人深思。
2012年9月15日,第三届中国企业家国学公益论坛在京召开期间,华本城市地产研究院副院长郑丽平对王财贵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随着访谈的深入,除了之前印象中的睿智与干练之外,我们的脑海里又添了一个词“犀利”,这种犀利不仅来自于王教授对当代语文教育的独到理念,也来自于他执着读经教育的不断实践,更来自于他对现实教育和理想教育的洞悉与正视。
我们的访谈是从读经和语文教育开始的。王财贵教授指出,读经教育,可以当做语文教育,然后扩而大之是文化教育,因为语文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最重要的载体,所以语文好了,比较容易进入到文化的世界,比较容易传承所谓的高度文化,所以它也是一种文化教育。
上:修身篇
【十三岁之前,读完中外经典】
谈到少儿教育,王财贵教授自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他说,依照人性的发展,语文教育最恰当的关键期是在十三岁之前。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最好在十三岁之前培养完成。
小孩子的学习语言很快,他的记忆力很好,语文很重要的基础是你要记得很多资讯。语文好是从背诵而来,所以,假如我们能够背诵许多文章,语文就会好,尤其是背诵有高度的文章。
中国五千年来最重要的书都是文言文,要学文言文是很容易的,就是用文言文教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他长大以后就会文言文。怎么教呢?叫他背就好了,因为他不能够理解。
因为十三岁之前不是理解的年龄,是记忆的年龄。他记忆多了,长大以后就会慢慢了解,但是如果不给他记忆呢,长大以后他就以理解为他的特色了,那时候就不喜欢记忆了。
【家长要学会思考、懂得教育】
说到对孩子的教育,王财贵教授认为家长是否具有思考的能力,以及是否懂得教育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一些家长不思考,也不敢思考。
例如,一个家长可能会说:小孩子怎么可以不上学?因为他不去思考了。我们再问:为什么小孩子一定要上学?他才会去思考,事实上,他是不敢思考这个问题,基本上是随大流。请问,这样盲从的人有思想吗?
王教授也笑称:奉劝将来的孩子,投胎要小心一点,不要投到没有思想的父母那里,他没有思想,一定会把你教坏的,所以我一直宣导,家长一定要有思想,让家长认识教育。
你如果认为教育是对的,上学是好的,能够把一个孩子的潜能尽量的开发,你就赶快让孩子上学去,你不要一面上学一面骂,你是自讨苦吃、你是自讨没趣,你自作孽,又骂又要送去,这算什么?
【让一部分孩子先聪明起来】
王财贵教授也提出,你可以不让孩子去上学,可以去私塾。当然,对目前多数家庭,这种条件可能还不大具备。不过王教授自然有他自己的心理预期和教育规划。
他说,现在有一部分孩子去私塾,一部分去上学。二三十年之后,如果去私塾的孩子比较有成就,那么他们就会让自己的孩子读经,不上私塾的家长也会让孩子读经,出于功利主义,也会让孩子读经。
所以,要全面读经,要三十年以后,现在无所谓,也做不到。就像邓小平说的,要经济发展,因为经济长久不发展,所以要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我们现在要叫人读经,因为已经有一百多年不读了,所以要先让一部分人读起来。
这样,能读的就来读,不能读的无所谓,所以将来遗憾就好,将来一定会遗憾嘛。但是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奉劝家长,不要用现在僵化的思想,来障碍孩子一辈子的发展,这是很严肃、很严重的问题。
【成年人,像孩子一样去读经典】
我们知道,十三岁之前是人语文发展的关键期,那么过了十三岁,就只能是补救了。王财贵教授指出,大人读经以后,自己有收获,对孩子读经的信心也会更坚定,同时,他也提出了成人读经的新方法。
现在,一个成人如果想要提升他语文能力,加深他的文化教养,最好的方式还是读经。那么怎么读经呢?当然不是用小孩子的模式了,他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心理较低到三岁、五岁,补过,以前丧失机会了,现在补一补,其实效果也很大。
那怎么做呢,也要用学语文的方式做,学语文就是先把好的资料多背一点,将来就会融会贯通。要把英文读好,方法很简单,就是多背几篇好的英语文章;学中文也是一样,多背一些好的文章,而不是去了解那些低俗的文章。
但是,大人已经不善于背了,所以,王教授就发明了一个方法,叫做“论语一百”,选择中国最重要的书《论语》,读一百遍,读只是读,不需要理解。只是读,不要去注解、不要求翻译,读多了,100遍就产生很大效果了,
如果还想要进一步呢,读200遍,读300遍,最好读500遍,如果把论语读300遍,大概经史子集就都能读了,你还要读什么,自然能力就上来了。那如果你想读多点,读《大学》、《中庸》、读《孟子》、《老子》、《庄子》,再把唐诗三百首也读上几百遍,你只要读就好了。
中:识经篇
【经典,是讲人性的书】
大凡经典,都是讲人性的书。事实上,不是你读《论语》,而是《论语》在读你,这是王财贵教授对经典的看法。
人心都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人心中都有无限的智慧,而且想要开发它。所谓圣人就是已经把智慧开启了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智慧,现在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这些文字不可以把它当文字看,要把它当智慧看,所以你读一遍,好像耳熟能详的还不错,有些讲的还不是那么有道理,但是你越读越读,你就读到他的生命了,读到圣人的内在智慧了,而不只是从文字上解释。
依照理性做人做事,就是圣人基本的教导,《论语》教导做人应该这么做,讲话应该这么讲,所以你也可以自己写一部《论语》,这样智慧就开启了。所以,论语是一本你自己的书,是一本心灵的书,人类共同的心灵。
假如《论语》讲的是孔子的道理,那么我们不会接受2000多年,因为我们没有那么笨,假如他讲的是人人的道理,所以人人都要接受,所以你为什么越读它,越觉得它字字都很宝贵,而且每一个字都有深刻的意义,它都有内在的生命在闪亮。
为什么呢?因为它就是你呀,它就是你内心所希望的,所以,读到这里你就会有一种娱乐的感觉,所以,就学而不亦说乎了。所以,不是你在读《论语》,而是《论语》在读你。孔子并没有叫我们学它,不是你去了解《论语》,而是你同《论语》融为一体了,你就是《论语》,《论语》就是你,这样做,你才会愉快;你如果一直想,这是圣人教导的,我一定按照圣人教导的去做,你会很痛苦的。你如果想这是我应该做的,所以我应该这么做,你是为自己而活啊。
从人性出发,来讲人性。由于我们往往都不从人性出发,我们都很任性,任自己的性,但是圣人不是为他自己,不是为他自己的个性、利害说话。任何的经典都是讲人性的书,中华民族的圣人是孔子,老子是二流的,唐宋八大家是三流的,这些作品可以润色我们的文学能力,但是最高明的文力还是在经典之中。
【东西方理性,殊途同归】
西方人是讲的是《圣经》,《新旧约》,那是他们最高的书。最好是中西方经典一起读,因为它们基本上都是在追求真理,东西方的圣人和贤人都是在追求真理,只是追求的方向不很一样,追求的高度不很一样。但是毕竟都是真理,都是从人性出发,所以我们都可以受到它们的教导。
用康德的话说,我们东方的心灵在发展理性的实践方面表现得比较成熟,西方是思辨理性知识方面比较成熟。理性是同一个理性,东方人主要对内在生命、从人生智慧去考察、去实践,所以东方讲境界;西方人的大部分成就在知识,讲知识,不讲境界,因为讲境界就不精确了。
对于东方重视情理法,西方重视法理情的说法,王财贵教授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一种卡通的说法,因为现实生活中,该情理法就情理法,该法理情就法理情。你的家庭就要情理法,你去公司、社会上就要法理情,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学会公正思考、辨别经典】
对一些人表示《论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如何取舍以及教育孩子的问题,王财贵教授则有着另外独到的看法,因为经典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古为今用。
王教授说,讲这些话的家长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根本没有读过,他随便乱讲,大部分都是这样子,所以这种人就问,你读过《论语》没有,你读过《老子》没有,你再问哪一句是不合适的,你才可以讲嘛。
第二种,他如果读过,这个人很笨,他不会读书,你不能够把古代的事情提炼出道理来。因为古代的事是古代的,但是古代的道理跟现在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你要从事情里面去知道那个道理,然后来做现在要做的事。
那你不会读书,你还怪人家书太古老,不过这些人都是受害者,因为他们小时候没读过经典,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不顾,如果没有辨别能力,你就要谦卑一点,听人家讲,不要一下子就反对,要不怎么办?
你自己又不会读书,又不听人家讲道理,那都凭你自己,不读书就乱反映,那你要害你的孩子,没有人管得着。因为天下孩子那么多,大家都在被害,多你一家的孩子被害也没有关系,也无所谓。这些人都不要跟他辩,就跟他说,请问你自己读过经没有?第二点,你读经你到底有没有智慧去了解经典的意思?
假如读过了,大部分人不需要多高的智慧,只要你读《论语》100遍,很少人会说孔子是个无聊的人。你读过第二遍就越来越认为论语的内容很好,你再读98遍,你就更认识它的好处了,所以都是因为自己没学问,没学问就不要随便评论,这是我的劝告。
现在人就是因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可以读到大学、研究生,但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一个人去公正地思考,他不具备思考能力,他都是直接反应。
文教篇
【语文教育,为改革之先导与基础】
说到教育改革,王财贵教授提到语文教育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文作为思维之本不可撼动的基础地位。
王教授指出,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先改革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改革了,一切教育不改就好了。比如语文教好了,他其他功课就可以自己做了,一个人语文能力高、他就喜欢读书,就会思考,头脑就好,那其他功课也会很好学。只改语文就好了,甚至只教语文就好了,十三岁之前只教语文。
对于如何开发一个人思考的能力?王教授指出,聪明,有聪明就有思考的能力,开发他的所有潜能。即,第一是聪明、第二是教养,知识和品德一起完成。
【依人性做教育,乃是理想模式】
王财贵教授谈到,理想教育很简单,就是依照人性而做教育。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该教什么就教什么,该什么时候教就什么时候教。即,理想教育就是把握教育时机,把握教育内容,把握教育方法。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恰当的方法、教最恰当的教材。
那最恰当时机是什么时候?假如学科学就是长大再学,像钱伟长18岁再学科学,因为他聪明,聪明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科学是凭聪明。
现在,不是课本越来越难,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笨,是我们的教育把他们教笨了。整天教“小猫、小狗、一群大雁向南飞”读多了,你就笨了。教把人教笨的课本,那你就被教笨了,所以数学才不会做。而读经之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数学就会做了。
【读经,关乎国人之文化教养】
对于读经教育的进程,王财贵教授则认为是一个要不断持续与深入的漫长过程。他指出,读经教育的工作是很广泛的、做不完的,普遍而深入。
普遍就是还没有读的人,我们尽量宣导,希望整个国民都读,乃至全世界都读,让全国国民都有高度的文化教养,我们社会就会比较和谐,将来就能够以德治国,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国家。
假如我们的文化教养很差,你就是有钱、有军队没什么用,反而会给世界带来威胁、不会给世界带来和平,所以每个人都要有文化教养。
文化教养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有文化的教材来教他,最有文化意义的教材就是经典,然后要在很恰当的时机学习效果最好,所以在13岁之前让他学。那怎么学,用最自然的方法,语文只要多读多背、多读多背,他就自己又自己的领会,将来他就会自己去找寻注解、发现答案,你不需要去烦恼。
【读经,中华文化复兴之基础】
谈到中华文化之复兴,王财贵教授则语重心长:如果中国人都不读中国书了,哪里还有中国文化?所有,中华文化要复兴先要恢复中国人读中国书的能力。
中国人读中国书,什么叫中国书?五千年的书,经史子集,那是代表中国的书。现在中国人都不会读中国书,没有中国灵魂了,中国文化在哪里?所以,要恢复中国文化,首先要恢复读中国文化书的能力,就是语文能力。
读这些书,就是要用这样的书做教材,教几年,他一辈子就会读这样的书了。那不用这样的教材,你只教他白话文,一辈子不能读这种书。请问中国人都不能读中国书,中国文化怎么复兴?所以,中国文化复兴一定要以读经教育为基础。